孟獲接著提出,“此間我們可以派遣小隊進行騷擾戰,不斷削弱敵人的戰鬥力,同時加大情報收集力度,摸清敵人的底細。”
“此外,我們應該加強後勤補給線的保護,並逐步增加糧食儲備,保證出征時糧草充足。”孟獲的每一個建議都顯得異常周到。
會議結束後,各將領返回自己的營地,開始著手準備。關興和薑維雖然急於立功,但也明白欲速則不達的道理。他們命令手下加強訓練,同時派出精乾的斥候,不斷偵查敵軍動向。
而孟獲趁此機會,卻是想要去做些其他事情。
孟獲準備去拜訪一下武當山。
武當山就在新城邊上,不過幾十公裡路程,孟獲早上收拾一下,便帶著兀突骨出發了。
而孟獲,作為一位既了解漢族文化又深受蠻族尊敬的領袖,深知雙方之間的衝突對區域穩定的影響。他此行的目的,並非僅僅為了觀光或宗教朝聖,而是帶著一個更為深遠的目標——為即將到來的出征尋求精神上的支持和道德上的高地。
同時也探訪一下這個世界的道士是不是真有仙法。
武當山,位於新城郡西北部,背倚神農架,麵向丹江口水庫,自古以來便是道教的聖地之一,被譽為“仙山”。
其山脈蜿蜒,雲霧繚繞,猶如仙境,是道教真武大帝的道場。
孟獲和兀突骨一路上穿越古木參天的林間小道,邁過潺潺流水的山澗,開始了他們的探訪之旅。
隨著逐步攀登,山腳下的村莊漸漸變小,取而代之的是一望無際的綠色森林和嶙峋的岩石。
陽光透過雲層,斑駁地灑在山林間,形成一片片光與影交錯的美景。
孟獲感到一種說不出的舒暢,仿佛所有的塵世煩憂都隨風而去。
他們繼續前行,走過一段陡峭的山路後,到達了一處寬敞的觀景台。站在這裡,可見遠處山峰如聚,雲霧纏繞其間,武當山的全景儘收眼底。
再遠處,丹江口水庫如一塊巨大的鏡子,閃爍著太陽的光芒,讓人心曠神怡。
隨著高度的增加,氣候也逐漸變得冷冽。
陣陣山風不僅帶來了絲絲冷意,還送來了淡淡的樹木和濕潤的泥土味。孟獲和兀突骨不時地可以見到一些野生的草木,它們在山風中搖曳生姿,為這蒼茫山色增添了幾分柔情。
經過半天的辛勞跋涉,兩人來到了武當山的金頂。這裡視野更為開闊,站在山頂朝四周望去,隻見群山環抱,天地浩渺。金頂上的道觀沒有後世那麼繁華,但也是頗具規模,屋頂覆蓋著金色琉璃瓦,陽光下閃閃發光,宛若仙境中的宮殿。
在道觀內,孟獲和兀突骨受到了道士們的熱烈歡迎。道士們身著青色道袍,頭戴道冠,表情恬淡,仿佛超脫於世俗之外。他們向孟獲介紹了武當山的曆史和道教的文化,講述了真武大帝修煉成仙的故事。
在道士們的引領下,孟獲參觀了金頂周邊的多處道觀和修行洞府。每一處都是風景如畫,水聲潺潺,空氣清新。在這些修行地,孟獲感受到了一種寧靜而深邃的氛圍,似乎每一磚一瓦都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和歲月的沉澱。
夜幕降臨時,山頂的溫度驟降,但明月高懸,星空璀璨,將金頂裝點得分外神秘。
孟獲和兀突骨參加了一個由道士主持的夜間儀式。在星光下,道士們念誦經文,敲鐘擊鼓,聲音悠揚而又莊嚴,使得整個氛圍顯得更加神聖。
隨著最後一抹陽光的消失,武當山的金頂被夜色漸漸包裹,仿佛為即將到來的夜間儀式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孟獲和兀突骨跟隨著道士們來到了一處寬敞的露台,露台中央擺放著一張古樸的木製祭壇,祭壇上鋪著金色綢布,幾盞古銅燈油閃爍著柔和的光芒。
在祭壇周圍,數名道士正靜默地準備著儀式所需的法器,包括香爐、令牌、鐘鼓等,每一樣都散發著沉甸甸的曆史感。參與儀式的道士們身著更加華麗的法衣,法衣上繡著雲紋和祥瑞獸,顯得異常莊嚴神聖。
在道士們的引領下,孟獲和兀突骨恭敬地站到了一旁。此時,一個年邁的道士緩緩走上前,環視四周,他便是葛玄,一位在修行多年的高人,隻是不知為何今天出現在了武當山。
葛玄身穿代表高階修為的紫色道袍,頭戴簡樸的鬆木冠,儘管年歲已高,但眼神中依然閃爍著睿智的光芒。
葛玄首先引領眾道士和參與者靜心,隨後點燃了三柱清香,朗聲開示道“今晚,我們齊聚於此,不僅是為了祭祀真武大帝,更是為了尋找心靈的平靜與自我本性的回歸。”他的聲音雖輕,卻清晰地傳入每一個人的耳中。
隨著葛玄的一聲令下,鐘鼓齊鳴,悠揚的音樂充滿了整個露台,似乎連星空都在為之震顫。儀式正式開始了,道士們輪流念誦經文,每一段經文的念誦都伴隨著特定的法器敲擊聲,或鐘或鼓或鈴,每一種聲音都清脆悠長,回蕩在夜空中。
葛玄不時地向孟獲和兀突骨解釋儀式的各個步驟和它們的象征意義,他的話語中透露出深厚的道教文化和哲學思想。孟獲聆聽著,心中的疑惑逐漸解開,開始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寧靜與清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在儀式的高潮部分,葛玄引導所有人麵朝北方,敬拜真武大帝,祈求天地和諧,人間安寧。然後,他轉向孟獲和兀突骨,目光如炬,“人生在世,恍若夢幻泡影,追求名利權勢不若修身養性,回歸本心。今夜,汝等觀禮,亦是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