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陳將軍你來了,快請進!”
看到熱情的蔡邕,以及蔡邕身後的三人,陳宇有點受寵若驚。
“蔡大人客氣了,諸位大人都是在下的前輩,今日不論官職,諸位稱呼在下名字便可。”
“賢侄說的不錯,某與賢侄有過幾麵之緣,諸位又都是大了賢侄一輪,我看不如便稱呼瀚海或者賢侄正好。”
盧植大聲的說道。
“既然如此那老夫便稱你一聲賢侄可否?”
“不過你也彆稱呼我等前輩了,老夫為你介紹一下。”
“方才這位你知道,盧植盧大人,這二位也是老夫的好友,孔融和王璨都是京中大儒,你便稱呼我等伯父好了。”
陳宇見狀乖乖的叫了幾聲伯父,隨後在眾人的擁護中進入了蔡府。
剛坐下,孔融便開口說道。
”賢侄啊,你所作的那幾首詩詞當真是讓老夫頗為欣賞,特彆是那篇三字經,已經成為了大漢各大書院的蒙學之作,不少世家的私塾也是如此。“
賢侄當真是好文采,世人皆知賢侄文武雙全,是不可多得的大才,今日老夫厚臉想問問你還有沒有沒有流出的詩詞,讓我等再欣賞一番?”
孔融一臉期待的看著陳宇,盧植和王璨也是如此,其中盧植雖然曾經是武將,但是他卻是一個儒將。
四書五經以及軍事方麵都是精通的人,聽到孔融的建議盧植也是很期待。
不過此時蔡邕就不大樂意了。
“我說文舉你這話就有點為難人了吧,今日我好意邀請賢侄過來,可不是為了給你吟詩做興的。”
“況且尋常人一生能夠做出一首著名的詩詞就已經是燒高香了,這一見麵你便讓賢侄再拿出一首媲美三字經的詩文來,不是為難人嗎?趕緊喝你的酒。”
蔡邕笑罵道,不過轉頭又和陳宇說道。
“賢侄啊,你可不要聽文舉瞎說。不過若是你真有,那你還是不要私藏了,拿出來給伯父瞧瞧!”
蔡邕的角色變換的很快,轉眼就和孔融一樣期待了起來。
孔融本來被蔡邕說的有點不好意思了,結果蔡邕整這出,頓時讓孔融無語,不過眼睛還是火熱的看著陳宇。
眾人一生都是致力於文學方麵,對於流芳百世的佳作那是隨時都垂涎三尺的,一個個的眼冒精光的看著陳宇,仿佛要將陳宇吃了一樣。
陳宇被幾人看著有點不自在,隻好決定在向先輩們再借鑒一首了。
“諸位伯父,你們可莫要再這樣看著在下了,此情此景正好賢侄想到了一首詩詞,不過到底能不能流芳百世我就不知道了。”
“還真有!”
眾人一喜。
“賢侄儘管道來,賢侄的出手必是佳作,我等便好好品鑒一番。
隨後眾人安靜了下來,看著陳宇。
陳宇沉吟了片刻,想到了一首符合此刻這個場景的詩句,接著向前一步道。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隨著陳宇不斷地開口,一句句詩詞脫口而出,很快便念完了這首詞。
話畢,四個老頭都閉上了眼睛回味這首詞地意境,半晌後,眾人睜開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