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馬上就用不完了
劉伯溫的占卜還是沒有出錯的。
孔府沒落,那麼天下文脈都會受到重創,首當其衝的,便是在朝為官人數眾多的浙東文人。
想到這裡,劉伯溫心有無奈。
但晉王於他還是有恩的,他本已經打算歸養,遠離中樞,還是因為晉王的舉薦方能坐上這個審查部的主官。
劉伯溫當初告老算是無奈之舉,因為他察覺到了皇帝朱元璋的忌憚。
身在禦史這個位置上,難免是要跟皇帝的意願相反的,可以說,坐一日,就危險一日,而且最關鍵的是,朱元璋不聽勸。
劉伯溫喜歡的做事,而不是裝傻充愣,可以說,審查部主官這個位置,是最適合他的。
劉伯溫歎了口氣。
憂心分內之事才是臣子該做的,這些事,他不想摻和。
這邊,朱元璋下了旨意,讓三司著手審查。
一長串羅列的罪名,隻要孔希言認了,那麼孔府的命運就儘在朱元璋的掌握之中。
另外,倭國使者求取書籍一事,由於晉王的摻和也變得充滿了不確定因素。
而從頭到尾,很少有人去在意永華公主的請求。
大家似乎心照不宣的略過了永華公主的請求,大明也負擔不起支持一個國家武備力量的程度。
接下來,又宣布了幾項人事調動和官員任命,隨後,朱元璋便甩手離去。
……
京師的天一下子有些變了顏色。
清流文人之間開始傳出晉王要滅孔家一脈的傳言,並且傳播之廣,人數之多,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兩三天時間,由京師傳播至應天府,應天府傳播至江南各省,各家各族紛紛反對朝廷對孔府的流放。
彈劾晉王的文書也跟雪片一樣不要錢的朝著中書省飛去,其中大多數都是一些已經告老或者民間的名人,總之這一次,一定要將晉王給拉下來。
山雨欲來風滿樓。
朝廷的官員們又開始聯手請奏,讓朱元璋下旨將秦王給派去西安就藩。
“二哥這回倒是撿了個便宜。”
周王朱橚搖頭輕笑,麵色淡然。
他看了看坐在石橋下釣魚的三哥,問道“三哥,二哥要是就藩,你是不是也要出京?”
朱棡看著水麵的浮漂,整個人舒服的躺在一張竹製的躺椅上,幽幽道“怎麼,舍不得京師?老五,……咱們身份特殊,要是父皇下旨,這京師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待的。”
朱橚有些著急,起身道“可民風醫院剛剛起步,如今的醫書剛整理不到二十冊,學子也才招收幾十人,這個時候離京,這不是讓我撒手不顧嗎?”
“三哥,你想想辦法吧。”
朱橚如今醉心於醫術,對於朱棡所整理的外科醫書更是奉若神明。
“你們實驗到哪一步了?”朱棡偏頭問道。
朱橚這才露出笑容,坐在朱棡身邊的台階上,道“前些時日用麻沸散給懷胎的母馬接生,縫合傷口之後用大蒜素進行消毒,然後對養傷的場地也進行了消殺,果然沒有感染!”
“咱們醫院的幾個老大夫都驚為天人!要知道,以往就算是使用麻沸散進行麻醉,然後切除病灶,也會傷口潰爛死亡,但這一次,居然沒有潰爛。”
“昨日,醫院幾個大夫用器械做了一場手術,不過結果不咋好,那頭受傷的羊羔還是死了。”朱橚高興的笑容有些喪氣起來。
朱棡笑了笑“知足吧你,幾個月時間能夠做到熟練運用麻沸散跟大蒜素,已經是飛一般的進度了!你記住,醫學這一條路,考的就是耐力跟毅力。”
“救死扶傷,說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卻是一個要無數代人為之努力跟奮鬥的目標。這是偉大的職業!一場病灶,考驗的不隻是病人,還有醫者。”
“你想走這條路,那就要認真撲上去,儘全力的去做,去創造,去改變!”
朱橚用力點了點頭。
“人這輩子,有個能夠堅持一輩子的興趣不容易,三哥希望你對醫學保持這樣的熱度,不忘初心!”
“至於其他的,三哥給你兜著。”
朱棡轉頭,望著湖麵。
陡然手一提,竹竿杆尖彎曲,急速的顫抖了起來。
不多時,一條巴掌大的鯽魚被提了起來。
“正好,回家給你嫂子熬魚湯。”
……
從古至今,各朝各代。
財富積累到了某個程度,就會沉澱在土地之上。
富戶大族們在長時間的積累和斂財之後,會積累普通人一輩子無法想象的財富,而最終的流向,就是將其轉化為不動產,無止境無休止的買地或者房。
隻要王朝不更迭,隻要世道安穩,這些土地,就永遠姓他們的名字。
農耕社會,土地就是根本,就是尋常人所信仰的最高神。
而這樣的形式就像是一條永不斷流的河流,流入一個沒有出口的大湖,盈滿則潰。
這就是各朝各代都躲不掉的一個現象。
土地兼並。
朱棡想要將這一潭目前尚未累計滿盈的湖水給變成活水,所以創辦了興國商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而興國商會逐漸發展之下,已經開始影響到正常的朝政運行。
甚至,在某些地方,人們對商會的依賴超過了對朝廷的依賴。
朱棡選擇了在傍晚時分入宮。
趕到朱元璋寢宮的時候,殿內的燭火剛好亮起。
由太監通報之後,朱棡進入了乾清宮。
燭火下,朱元璋看著奏本,最顯眼的是他雙眼上帶著的老花鏡,單手扶著鏡框,將手裡的奏本微微拿開二尺,看著上麵的文字,老朱抿著唇,眉頭深鎖。
朱棡就這麼靜靜地的站在那裡。
大致一刻鐘後,朱元璋才提筆沾墨,再三斟酌之後,落筆寫了一段話。
等到批閱完這本奏本,他才抬頭,聲音渾厚的道“來了多久了?”
朱棡稽首“回父皇……。”
老朱擺了擺手“行了行了,找個墩子坐著,咱正好有事問你。”
“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