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廠一下就能多出三個工作崗位,既然是合作,那肯定得為對方送貨上門,輪胎這是不都是他們給自行車廠送過去的嗎。
許廠長笑嗬嗬的送李東陽出了辦公室,李東陽很快就來到了橡膠廠勞資科。
有了許廠長的介紹信與批文,很快合作的合同就簽訂下來,這月中旬橡膠廠就能開始供應。
每月月底需要李東陽來橡膠廠財務科這邊結賬。
搞定了這件事,李東陽就回到了雲陽縣,來到了黑市采購了兩台縫紉機讓對方送貨到李家村。
李東陽又來到了韓主任家,將鋼廠的板車借了過來,將韓主任家多餘的這台縫紉機拉回了李家村。
有了橡膠底,以後做鞋就方便很多了,隻需工人們做好鞋麵,用錐子將鞋底鞋麵縫製在一起就行,省去了糊千層底這一道工序。
與橡膠廠那邊定製的橡膠鞋底,不管大小統一都是兩毛錢一雙,一個月需要一千雙,橡膠廠就有200塊錢的收入,除去專門招聘的三名工人工資還有額外的收入。
李東陽一雙鞋有近8毛錢的利潤,第一個月就能把這些縫紉機的錢全部掙回來還有富餘。
哪怕少掙一些全部送去給各個百貨大樓或者供銷社1塊2的價格,除去運輸成本李東陽最少都有5毛錢的利潤,這可比鋼廠上班一個月36塊錢多了不知道多少倍。
隻是小豆子他們不能繼續去鋼廠幼兒園上學了,得轉學去縣幼兒園那邊上學了。
“群姐。”
李東陽拉著一台縫紉機走進了沈長生他們租的院子。
“東陽來啦,咋還拉著一台縫紉機。”
張群吃驚道。
他們夫妻倆做鞋鞋麵都是李甜甜他們用縫紉機加工出來的,手工縫製的鞋麵沒有縫紉機密,沒有縫紉機好看,但有額外的支出。
雖然她也很想弄縫紉機自己趕製鞋麵,可兜裡錢不夠。
李甜甜她們一個月掙近四十多塊錢可抵得上她們夫妻倆三分之二的工資了,人家是一個人的工資,所以張群想等攢夠錢去城裡詢問能不能弄一台二手的縫紉機。
“是這樣的,以後做鞋可能有變動了。”
李東陽笑嗬嗬的說道。
“東陽是不是人多了,你不想讓我們繼續做了?”
張群臉色有些發白,好不容易有了這樣好的工作她真的舍不得離開。
“不是的,怎麼可能人多了,我還嫌棄人少了呢,隻是有規定請人不能超過7個,是這樣的千層底的鞋雖然穿著舒服,可不是很結實,我打算全部換成橡膠底的,以後就省去了千層底多糊三層鞋底這道工序了。
縫紉機給你們趕製鞋麵,你這幾天跟著甜甜她們學學怎麼使用縫紉機,多餘的布料你們給我做成鞋墊,我會去百貨大樓給你們拿樣品過來你們瞧瞧。”
李東陽說著話招呼著沈長生兩人將縫紉機搬進了她們做鞋的屋子。
隨後李東陽來到了李甘來,李開江,以及李開明家,將她們的媳婦都帶到了自己家院子。
一個月要趕製一千雙鞋,單憑劉桂芝,自己老丈母張文秀,以及沈長生夫妻倆根本忙活不過來。
就算省去了一道工序,他們一人一天頂多也就多做兩雙鞋,再加三個人才能忙活得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