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在的縣區領導們來講,無論是做什麼項目,隻要是資金到位。
對他們來說,就幾乎沒有乾不成的事情。
可現在,很多領導們都打著縣區墊資,縣區財政配套的幌子,讓項目儘快落地。
實際上,等真正的項目落地之後,後期的配套資金以及先前允諾的款項,都會不了了之。
這也就造成了當下的局麵...
縣區領導們很想做出成績,但奈何沒有資金的渠道。
即便是能夠從銀行貸款,得到的資金也隻是拆東牆補西牆。
如今的縣區政府,基層單位,早已經是千瘡百孔,漏洞百出。
前一任領導從銀行那裡瘋狂抵押貸款,
然後拿著貸款貸到的錢,去做項目,去做工程。
可,工程和項目往往都是麵子工程,表子工程,能夠達到賺錢目的微乎其微。
所以,貸到的款項,就會沒有人去還。
這樣,後麵的領導接任之後,就會再去貸款,等到把前麵領導的窟窿補上之後,再去做工程...
如此循環往複,政府自然就成為了負債政府,就成為了窟窿政府。
工程款無法結算,農民工的工資也就會一拖再拖......
導致現在的縣級領導乾部,考察自身業績的標準就變成了,能否補上上一任留下來的窟窿。
而往往現實的情況是,上一任領導要麼已經高升,要麼就是退居二線。
即便是補上他們的窟窿,也沒有任何的好處可言。
所以說,宛陽的官場之上京城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那就是:
“縣官縣官,不管現管......”
當然,陳平安對這些情況是十分清楚地,所以也就沒有對這些沒有主動性地縣長們詬以大病。
其實,像農業集約化這樣的項目,之前的領導們並不是沒有想過。
將閒置土地整理起來,統一用機械管理,由商人談判買賣。
這樣老百姓不僅可以得到一份租地費用,還可以騰出時間去做一些其他的工作補貼家用。
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情...
隻是這些項目,要麼是沒有資金,要麼是企業賠錢。
最後,都是不了了之...
甚至有的農民還一直拖欠著占地款沒有發放。
想到這裡,陳平安在散會之前,對各位縣長們說道:
“諸位,我看了看咱們各個縣區的財政問題,很多人還存在拖欠農民包地款項的事情。”
“現在我跟你們表個態,但凡是願意參加市裡組織的‘農業集約化改製’項目的縣區,市裡另外撥付資金,幫助你們解決債務問題。”
這無異於是一顆重磅炸彈。
在這間會議室裡,從沒有市長像陳平安這樣講出這一番話。
這是提士氣,提成績的最優話語,比起那些空喊口號的領導,這些實實在在的話語好像更能打動人。
【嘩嘩嘩~】
會議室裡回響起熱烈地掌聲...
這些為資金而煩惱的縣區,在聽到這位領導的表態之後,也都紛紛真的開始重視起‘集約化農業’的項目。
他們開始真正的認真對待,知道這一次市政府並不是要玩虛的。
散會之後,這些縣區的縣長、區長們都沒有馬上離開。
而是等在了陳平安辦公室門前,跟他彙報著自己縣區的經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