驥行三國!
楊戲打理完一天的公務準備回家,剛走到離營門不遠處,就聽見門口遠遠傳來一陣叫嚷,走近一看,原來竟是蒲元正在和守門的士卒爭執。
楊戲急忙上前喝止,士卒認得楊戲是中領軍身邊的文書先生,上前稟報道“楊先生,這個渾人不等通報就著急忙慌地想要入營見趙領軍,所以我們才攔下他”。
楊戲吃驚,難道果真如趙驥所說,蒲元會自己回來請見?
他拉住蒲元道“趙領軍不在營中,他已經回家了”。
“快快帶我去見他”,蒲元扯著楊戲的衣袖邊喘氣邊說,“趙……趙領軍……真乃神人也”。
趙驥在自宅接見了蒲元,蒲元仍舊難以置信的說“為何會這樣?牲畜的尿居然比蜀江水的淬火效果更好?”
趙驥待他情緒稍微平穩後,才說到“其實,選取富含礦物質元素的水來淬火的方式並非蒲先生獨創”。
“哦?還有誰?”
“驥聽聞偽帝曹丕就曾經令人取清漳水鑄得寶刀”。
“當真?”蒲元感覺全身氣力被霎時抽空,腦袋一片花白,原來世間不止蜀江水可以鑄刀,識水術也並非自己獨有之秘,而且自己引以為傲的秘術在趙驥的麵前似乎根本不值一提。
漢末魏晉時期,可能是由於戰爭需求的緣故,中國的鑄造技術出現了快速的發展,就在三國後不久的兩晉時期,就大規模推廣運用了了用動物尿液或油脂淬火,以及在生鐵中加入熟鐵的灌鋼法等冶煉技術,從而獲取含碳量更低的優質鋼材。
蒲元頹然癱坐,呆呆問到“趙領軍既得鑄刀秘術,為何還要找我監工督造?”
“其實我是隻明其理,不通其術”,趙驥覺得自己拿兩千年後的知識來和蒲元比較,屬實是有點欺負人了,萬一打擊得這位鑄刀大師一蹶不振就不妙了。
“我認為蒲先生乃是當世最頂級、最有天賦的鑄造大師,所以想把其中的道理講與先生,先生定能融會貫通、精益求精”。
趙驥相信,像蒲元這樣對專業技術充滿執著,又在專業領域天賦異稟的人,隻要自己從理論上稍加點撥,就不難成為一代宗師。
“趙領軍肯把秘術傳我?”蒲元有些難以置信。
漢時,世家之所以能壟斷政治權力和土地、人口等生產資料,根本原因就是由於落後的信息傳播手段導致的知識壟斷,各大士族都有自己的家傳學問,從不輕易示於外人。
趙驥當場用儘量易於理解的詞彙講解起煉鋼的原理“鐵料中含有碳、硫等雜質,煉鋼的目的就是要去除這些雜質,蜀江水之所以淬火效果好,就是因為它富含鈣、鎂等元素離子,這些離子在高溫條件下,可以和鐵的碳結合成碳酸化合物,也就是煉鋼產生的渣子……”
陪坐在旁的楊戲聽得雲裡霧裡,蒲元也是似懂非懂,趙驥索性自己口述,讓楊戲記錄,再交給蒲元慢慢領悟。
蒲元鑄刀是靠豐富的實踐來總結經驗的,現在有了理論指導,相信他一旦開竅,就會一躍萬裡。
此後一段時間,蒲元每日都會來向趙驥請益,也開始慢慢地能夠理解一些基礎的化工知識,趙驥又教給了他炒鋼和轉爐的精煉法,讓他在實踐過程中去體會領悟原理知識。
所謂轉爐,就是直接用剛出爐的液態鐵作為精煉原料,液態鐵本身具有高熱量,可以節省加熱的成本和步驟,而且液態鐵也更容易吸收造渣料。
而炒鋼則是用鼓風機向液態鐵吹入石灰、石英、螢石等造渣料,也可以加入生鐵,用來中和鐵水中的磷、硫、碳等雜質。目前南中鐵坊的高爐技術,其實已經帶有初級的炒鋼功能。
蒲元得到轉爐炒鋼的方法後,就馬上迫不及待的一頭鑽進作坊開始試驗,孜孜探尋效果最佳、成本最低的工藝方案。
趙驥傳授蒲元精煉技術的事很快就在成都傳開,就連丞相府裡的諸葛亮都聽說了。
這天忙完公務後,諸葛亮就和丞相府的僚屬主動提起了這件事兒,他問馬謖“幼常和趙不舍同在中軍效力,可曾聽說此事?”
馬謖雖然兼了中監軍的職務,但他沒有直接領兵,也很少去軍營,工作重心還是放在丞相參軍的職責上,於是隻淡淡回答“謖也有所耳聞,趙不舍既能讓蒲元這樣的大家俯首受教,想必在鑄刀一事上是有相當造詣的”。
漢代士大夫還沒有宋、明時期的儒生那種“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相較而言還算推崇經濟治世的實學,比如諸葛亮就是個非常重視兵械技術的人,但這些始終都是低於經學的雜術。
所以馬謖也並沒有太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僅僅是當作個談資罷了。
諸葛亮雖然也愛好機巧之術,但仍和大多數人一樣脫不開時代的局限,他出於務實的本性,還是提點馬謖說“兵器甲帳關乎戰事勝敗,幼常既然兼了武職,還是要多留心軍中事務”。
“喏,謖受教”。
諸葛亮也隻是隨意提點,沒有想太多,董允卻扔出個炸彈“丞相,我聽說趙驥不單單是懂鑄刀,而且還私自在南中開設鐵坊”。
諸葛亮本來鬆弛的麵皮頓時一凜,轉頭問署府事的參軍楊儀“威公,真有此事麼?”
從工作內容來說,署丞相府事的楊儀名為參軍,實為主簿,軍隊和各級官府的一應供應都要經他之手。
楊儀政務能力出眾,略作思考就回答到“最近成都市麵上確實流入了大量的鐵,不僅質量好,而且價格低,相府正在收購以供軍需”。
諸葛亮追問“可曾查過是從何處流通來的?”
“查過,的確都是從南中運來的”,楊儀對話如流,“我也懷疑過這些鐵來路不正,還特意行書到南中各郡核查,各郡均回複說是由持有官引的商家從民間散戶手中收購來的存鐵,經我核驗,這些商家確實都有官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