驥行三國!
“主公可聽說過成都張伯達?”,楊戲問到,“伯達名表,他父親便是益州名士張鬆”。
原來是張表,趙驥心中暗暗思忖,這是個能做事的人。
張表和楊戲以及巴西郡程祁(劉備的從事祭酒程畿的兒子,程畿死於夷陵之戰,三國演義中還提到過)、巴郡楊汰是好友,四人年少成名,是益州年輕一輩士人中的傑出者。
程祁、楊汰二人均不到二十歲就早夭,所以楊戲才會單獨向趙驥推薦張表一個人。
“我早就聽說過張伯達的彥名,隻是不知道他可願意來我幕中效力?”
楊戲答到“伯達現在是尚書台書佐,因為與陳奉宗共事,所以他聽說了許多主公的事跡,早就心向往之,情願舍棄微末官職替主公做事”。
張鬆被殺時張表年紀還小,劉備念及張鬆偌大的功勞,一直用心教導張表念書,張表也繼承了他父親的聰明才智,就等成年後委官了。
可惜張表剛授冠禮,劉備就死在了白帝城,失去了依仗的張表出仕後在尚書台當了個負責起草文書的書佐,他從陳祗口中聽說了趙驥征戰的事跡,又羨慕好友楊戲一進趙驥幕府就得到重用,於是便委托楊戲找機會推薦自己。
趙驥知道,曆史上的張表是和柳隱一樣大器晚成,他在尚書台蹉跎了大半生,直到晚年才曆任俫降都督和後將軍,成了蜀漢末期的一方重將,可惜上任不久就很快去世了。
時間緊急,楊戲把趙驥委托關嫣邀請李譔打造農具的信連同自己寫給張表的信一起用快馬發出,關嫣很快就派出一支馬隊運著鐵來到漢中。
令趙驥意外的是帶隊的人居然是關興,這小子繼承了關羽的好基因,進入青春期後個子猛竄,現在十八歲的他已經長成了一個長身魁梧的漢子,還在頜下蓄起了胡須。
趙驥笑著調侃“小君侯怎麼親自來了?”
“彆,我是來投軍的,將軍還是稱呼我的表字吧”,關興取出一封信遞給趙驥,“姊姊說羽林軍全是些官宦子弟,也不可能會出征,那裡是朝廷豢養閒散清貴的地方,留下去沒有前途”。
趙驥接過信沒有看,饒有興致地問關興“那你自己是怎麼想的?”
“我也覺得這羽林中郎將當得無趣,情願像父親一樣在戰場上一刀一矛搏個功勞”。
“好,有誌氣”,趙驥讚道,“那你先留在我身邊從記室做起吧”。
關興摳摳腦袋,嘟著嘴有些不情願“我這次帶了三百部曲一起來的,我給他們全配了你之前設計的那種步人甲,每人一矛一刀一弩,都是操練純熟的精銳”。
窩艸,關家也太土豪了,趙驥心頭暗羨,自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裝備出鄂煥所領的五十名陌刀甲士,關興這才剛投軍,一出手就是三百甲士,唉,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呀。
“那正好,我的親衛都派出去了,你就帶著這三百人充任帳前親衛吧”,羨慕歸羨慕,送上門的三百甲士不要白不要,趙驥老實不客氣全部照單笑納。
關興興高采烈地離開了,李譔接著來見“我聽關小姐說不舍想要打造一種新的農具,能大幅節省人力?”
“不錯,我已畫好了草圖,正要請先生斧正”。
漢代已經開始使用鐵製的犁耕作,比木犁、石犁耐用得多,但因為仍是直犁的緣故,在耕作效率上並無太大的突破。
趙驥雖然不是什麼農業專家,但也見過後世的犁,隻需簡單的把直犁改為曲犁,把長轅改成短轅,再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就能極大減輕犁的尺寸和重量,並且更便於調頭和轉彎,在節省人力畜力的同時,大幅度提升單人能耕作的土地麵積。
李譔見獵心喜,拿到圖紙就全身心沉浸了進去,再不理會趙驥。
趙驥知道李譔是個技術控,所以並不怪他,轉頭問與李譔同來的年輕人“閣下可是張表張伯達?”
張表款款行禮“在下張表,見過征北將軍”。
趙驥微笑答禮“我聽文然說閣下有大才,佼佼於益州青年俊傑,可願委屈在我帳下接替文然的事務?”
張表拜見時未提趙驥漢中太守的職務,隻稱呼征北將軍,再聯係到他在原本的曆史上出任俫降都督和後將軍的經曆,趙驥就知道張表更願意承擔武職。
張表在曆史上沒有上陣作戰的記載,卻能以重號將軍擔任一方戰區首長,應該是個長於治軍、調理後勤的人物,用他來負責軍中後勤再合適不過。
外行談戰術,行家看後勤,後勤才是能打勝仗的根本保障。
“絕不負將軍所托”,張表非常高興,心道自己這趟果然沒有白來。
“文然,你把手頭的軍務交給伯達,以後專心負責漢中的民事,太守府的擔子你可得幫我挑起來”,趙驥指指旁邊悶頭研究圖紙的李譔,對楊戲說到,“當務之急,是儘快把新式的耕犁打造出來,分發給漢中的農戶,爭取把糧食產量提高三到五倍”。
“喏”,楊戲心頭也非常高興,他不光是為了好友張表得到重用高興,更是為自己高興,趙驥現在沒有開府的資格,但從他對自己的安排來看,已經實際上承擔起了漢中太守的大部分職事。
一切處理妥當後,趙驥思前想後,又提筆給諸葛亮寫了一封信,以漢中太守的職務彙報了自己改進農具和開墾土地的計劃,保證說今年的糧食收成一定能超過張魯時期,請諸葛亮務必不要提前率領主力大軍進駐,免得引起曹魏防備。
諸事俱備,就看曹魏那邊給不給機會了。
洛陽城中,散騎常侍孫資正在向曹叡彙報“據細作來報,蜀漢丞相諸葛亮在成都大肆募兵演武,又令征北將軍趙驥率部進駐漢中”。
曹叡臉上怒容浮現“蜀人這擺明是欺我年少新登基,哼,朕正好打算伐不服以立威,那就先拿他們開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