驥行三國!
蜀漢建興三年,漢中平原上的莊稼地裡,隨處可見彎腰耕作的男女老少,一派繁忙的景象,對於全家生計都指望著田地收成的農人而言,這時多多耙地鬆土、施肥潤苗,便能指望秋天增一分收獲。
漢中原來的問題是人少地多,勞動力存在嚴重的短缺,隨著趙驥新造的曲轅犁大幅提高農民的勞動效率,不僅拋荒的現象已經基本杜絕,還有大量的荒地被勤勞的百姓開墾了出來。
另一頭,魏延站在一處遠離人煙的山頭,滿麵疑惑地問“這玩意兒真有你說的那麼厲害?”
“這是我為長安堅城準備的秘密武器,如果我軍攻城時內應奪門失敗,就靠它來破城了”趙驥口中的秘密武器就是新研製出的黑火藥。
趙驥早在離開成都前,就已經央著關嫣幫忙收集原料運來漢中,考慮到黑火藥要到唐朝末年才會用作軍事用途,在漢末三國時尚屬威力巨大的黑科技,所以趙驥采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全是親自動手調配製成成品。
黑火藥的製作並不複雜,眼下製約產量的無非是原料的獲取,趙驥按照記憶叫關嫣派人前往江油找到了在後世被稱作我國規模最大的硝開采基地的老君山天然硝池,輕鬆解決了這個最大的瓶頸,使得黑火藥產量激增,甚至後來乾脆中斷了繼續開采原料。
趙驥借鑒了南明名將李定國的方法,把黑火藥裝填進棺材密封,然後挖地道埋在城牆下引爆,因為漢代製磚技術還不成熟,大多數城牆還是以夯土牆為主,極少數給城牆包磚的就算得上最堅固的堅城了,而且趙驥還在黑火藥中加入了白糖,使得爆炸威力進一步加大,所以這種簡陋的爆破法已經足夠破城了。
“轟!”隨著一聲巨響,魏延目視所及處,一片山崖在揚起的煙塵中瞬間炸裂,伴著嘩啦啦滾落的碎石轟然倒塌。
魏延看得目瞪口呆,張大嘴好半天合不上,半晌後才像個小孩似的興奮得跳了起來“有如此利器,破長安必矣!”
魏延現在對子午穀計劃信心暴增,這個膽大妄為、無法無天的猛將已經徹底被趙驥拉下了水,就算諸葛亮不同意實施子午穀奇謀,他也已經下定決心自己乾了。
兩人商量由魏延爭取到褒斜道偏師的主將位置,趙驥則爭取留守漢中然後率部走子午道,然後兩路並力合攻關中。
很快到了秋收時分,漢中迎來了一場大豐收,經過楊戲的統計,今年的糧食產量至少超出張魯全盛時期的近兩倍,趙驥立即將這個好消息報告了諸葛亮。
收到消息的諸葛亮激動不已,乘興連夜一氣嗬成《出師表》,隻是在原版上添了馬良的名字,刪去了南征的部分。
諸葛亮隨後辭彆皇帝,帶領大軍北上漢中。
趙驥聽聞後,提前就安排好了諸葛亮大軍的營寨,諸葛亮對此十分滿意,特意在大帳中召見了他和魏延。
“文長多勞了”,諸葛亮專門出帳迎接這位悍將以示鄭重,他雖對魏延的桀驁不馴有所不滿,但現今北伐用人之際,內部團結是放在第一位的,魏延性格孤傲,在諸葛亮麵前卻也不敢太放肆,當即抱拳施禮。
諸葛亮又轉身笑著對趙驥說“不舍也做得很好,多虧今年漢中的收成,總算可以少從成都運部分糧食過來,蜀地百姓也能好過一些”。
趙驥連道不敢當,故意放慢腳步落在後麵跟進了大帳。
眾人坐定後,馬謖以相府參軍的身份開始講解北伐戰略,魏延越聽臉色越難看,終於按捺不住脾氣打斷道“我軍出祁山的兵力隻有五萬,如何能在攻打涼州各郡的同時再分兵斷隴,如果不能斷隴的話,又如何阻隔曹魏源源不斷的援兵”。
馬謖被粗魯打斷質問,臉上很是掛不住,但在魏延這位鎮北將軍麵前還是隻能忍住解釋說“我軍出祁山道後,會先搶攻拿下上邽作為前進據點,再分兵駐略陽(不是現在的陝西略陽,是現在的甘肅秦安),無論曹魏援兵由關隴道或番須道而來,我軍都可以搶在他們前麵進行阻擊,隻需斷隴百日,則隴山以西可不戰而定”。
“放屁”,魏延怒斥道,“駐軍略陽豈不是將隴山地利拱手讓人,不占據地利又如何抵擋曹魏主力,你說能守百日就能守得住呀,一派書生之見”。
北伐戰略是整個丞相府的集體智慧,魏延這話一出,罵的可就不是馬謖一個人了,連帶著諸葛亮在內的相府一乾人等全都拉下了臉。
已經升遷為鎮東將軍的趙雲今天也在場,他是個以國事為重的人,當即輕咳一聲說到“文長,丞相麵前不得放肆,議事就議事,你罵幼常作甚”。
趙雲一句話就把魏延對北伐戰略的質疑說成了魏延和馬謖之間的爭執,在場的相府屬官們才稍微鬆了鬆麵皮,沒有跳出來反駁魏延,算是給趙雲這位老將一個麵子。
魏延這才意識到自己失言得罪了一大堆人,但他嘴上不肯服軟道歉,隻是悻悻坐下而已。
眼見魏延被堵了嘴,趙驥站了出來“驥有一事不解,想請教馬參軍”。
馬謖一直忿忿盯著魏延回座,聽趙驥有問,這才回頭沒好氣道“你講”。
“涼州貧瘠,馬驃騎昔日與曹操爭關中,曾一度殺得曹操渭水奪船避箭,可最後還是因為缺糧而不得不向曹操求和,隗囂阻絕隴山三敗光武,終究也是被拖得疲弊而敗,是以無關中則無以守隴西,我軍就算能在隴山阻隔魏軍一時,可以涼州之力又如何能夠久持?”
馬謖心中暗道,好啊,總算圖窮匕見了,你們二人扯這麼多,還不就是想走子午穀攻關中嘛。
“不舍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馬謖胸有成竹道,“所謂此一時彼一時,馬驃騎和隗囂都是僅據有涼州一地,大漢現今卻有益州這個大糧倉作為後援,豈可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