驥行三國!
長安城中,夏侯楙被嚇得差點從坐榻上跌下來“你說什麼,蜀軍從褒斜道殺奔關中來了?”
探馬肯定答到“是的,郿縣守軍請安西將軍速率主力堵截穀口”。
“快快快,快去急報朝廷速發援兵!”
一旁的趙直也故作驚訝道“唉呀!那我豈不是暫時回不去了”。
“你放心”,夏侯楙鎮定下來後安慰道,“整個關中有足足兩萬大軍,隻要把山路一堵,誰都進不來,等蜀軍退了,我們繼續做生意”。
趙直連聲恭維“隻要將軍還在長安,咱們這生意自然就會細水長流”。
夏侯楙隨後召集麾下眾將議事,征西將軍趙儼首先表態說“安西將軍應該儘快進駐郿縣,以主力在箕穀拒守,決不能放任蜀軍進入平地”。
趙儼雖然掛著征西將軍銜,位在夏侯楙之上,但他具體的工作內容是持節督雍涼諸軍,也就是說他實際上是不帶兵的,而是夏侯楙的監軍。
夏侯楙向來尊敬這位參與過漢中、襄樊這兩場驚魂大戰的老監軍,於是點頭同意“就依征西將軍所言,朱讚,你率一萬人去郿縣”。
朱讚雖說是曹真留給夏侯楙的幫手,但他不過是一名牙將,無論職務還是威望都不足以統率萬人大軍。
趙儼知道夏侯楙是個膏腴紈絝,他年事已高,所以從不理會夏侯楙平日在關中的胡作非為,但眼下關中危急,也隻得端起監軍的架子勸諫說“蜀軍來勢凶猛,安西將軍身負關中安危,宜儘起大軍親自出戰,就算你……唉,也應該自己駐防郿縣,彆派猛將拒守箕穀”。
夏侯楙內心極不願意離開長安,所謂兵凶戰危,這一點夏侯家是有過教訓的,他眼珠一轉有了主意,說到“本將軍都督關中,自然不能輕離長安,不如請征西將軍移駐郿縣吧,你想帶多少兵就帶多少,我不跟你爭兵權”。
到底我倆誰是關中都督?趙儼心中氣悶,但他作為曆輔三朝的老臣,總不能在這麼緊急的時候還去和夏侯楙這樣的後輩賭氣鬥嘴,於是隻好拖著年邁的身子去整點兵馬。
與此同時,趙驥也在聚攏軍隊準備出發。
監軍廖化疑惑問到“將軍聚集兵馬所為何事,難道是宛城魏軍又來進犯上庸了?”
廖化是諸葛亮親點的監軍,趙驥不能瞞他,不然萬一遇到緊急情況的話,被蒙在鼓裡的廖化搞不好是會誤判形勢的,所以趙驥坦誠相告“廖參軍,我準備引本部兵馬出子午穀直襲長安”。
“什麼!”廖化被嚇得不輕,“我怎麼沒聽說有這道軍令?”
廖化除了監軍外,另一個身份是丞相府參軍,按理說諸葛亮是不可能瞞著他給趙驥下一道密令的。
“我得到情報,長安現今空虛,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所謂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我打算立刻就領兵出發,來不及跟丞相請令了,請你替我稟告一聲,一切罪責自有我來承擔”。
“不行,我不同意”,廖化斷然拒絕,“擅自調動軍隊可是抄家滅族的大罪,趙將軍你可犯不得糊塗!”
楊戲這時出言辯駁“廖參軍謬矣,擅動軍隊的罪名是指非戰時,戰時豈能一概而論,難道敵軍打到麵前了也無令不得調兵嗎?”
楊戲是刑名專家,廖化辯不過他,但仍然咬死不同意出兵。
趙驥一麵調撥人馬,一麵不耐煩道“廖參軍你搞清楚了,我才是漢中駐軍的主將,而今隻是知會你一聲,不是來求著你點頭的,不信你就出去問問,看大家是聽你的還是聽我的”。
漢中的留守軍隊是趙驥一手帶出來的,就連新入夥的李輔、鄧賢兩人也都被捏著把柄,廖化即便有心也無力阻止趙驥出兵。
楊戲勸說廖化“征北將軍出兵子午穀已經攔不住了,還望參軍以大局為重,勿使漢中生亂”。
廖化氣得猛一跺腳,“唉”了聲就轉身離開,自回去寫信急報祁山大營。
趙驥留下楊戲在漢中督運糧草,自己帶著大軍朝東北出發,很快就鑽進了子午穀道。
大軍仍以孟琰為開路先鋒,他的部下基本都是南中人,走山路對他們來說就如同吃飯喝水一樣的生活常事,特彆是在接受了一年多的山地行軍訓練後,這支先鋒部隊還學會了架橋填坑等工兵本事,為後續的部隊節省了不少麻煩。
閻宇帶著以滇馬和偏廂車為運輸工具的輜重營走在中間,滇馬可能是世界上最適合走子午道的馬匹了,這種矮馬體力極好,不用太多休息也能長距離行軍,而且皮實好養,夜間宿營時放出去吃草就能補充消耗,不像尋常戰馬那般必須喂食精料。
行軍中最麻煩的少數不能通行偏廂車的地方,這時候就隻能先卸掉輜重,把空車運過去之後再裝上。
趙驥根據道路狀況和軍隊行軍能力,提前定好了每日的行程,而且趙直往長安販糖時,也已經儘可能地繪製了通行圖,詳細記載了子午穀中的水源和可宿營的地點。
第一天晚上宿營時,趙驥先詢問了當天的糧食消耗情況,張表回答“屬下剛清點過,今日糧耗並未超出計劃定量,如果按照十日行程的話,我軍進入關中後還能再有十日餘糧用於攻打長安”。
唉,難怪諸葛亮堅決不肯同意子午穀計劃,的確是太冒險了,如果不能在十天內打開局麵的話,這支萬人大軍就會陷入深入敵境、沒有退路且斷糧的絕境。
“明日開始加快行程,爭取省出兩到三日的糧食來”,子午穀行軍的行程規劃是魏延做的,他對趙驥部下的長途行軍能力估計得比較保守,拿出了個十日走完全程的方案,但在趙驥看來,自己一手鍛造的這支軍隊在行軍能力方麵絕對可以傲視同時代的所有步兵。
曆史上的高迎祥一共用了十五天時間才基本走完子午穀,趙驥有信心隻用那支起義軍一半甚至更少的時間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