驥行三國!
李邈失望至極的回到了成都,對諸葛亮原本懷有的討好之情也變成了滿腔怨懟,甚至帶著一絲恨意,他第一時間就跑到馬良麵前挑撥道“軍中文武皆以為馬幼常罪不至死,但丞相為了推脫兵敗的責任,一意孤行堅持殺馬幼常以謝罪,某苦勸不成,反受丞相責罰,唉……”
馬良是何等聰明的人,豈會看不出李邈打的主意,隻不過李邈總算是為了幫自己辦事才受到責難,他也隻好聞言撫慰“吾弟之罪本該受死,陛下出麵求情是愛惜臣子,但這並不代表丞相錯了,無論如何,都委屈漢南兄了,良定然銘記於心,將來必有所報”。
送走李邈後,門人進來報說中部督向寵求見,馬良心中一動,默思片刻後才叫帶人進來。
在趙雲、趙驥先後被外放調出禁軍係統後,掌管中軍的向寵已是事實上的首都衛戍區最高軍事長官,正常來說,向寵應該直接向皇帝負責,但實際上,諸葛亮進駐漢中後,他就都是聽朝堂二號人物尚書令馬良的命令行事了,所以向寵來見馬良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見麵後,馬良故意問“巨違此來可是軍中有事?”
“不,不是公事,是私事”,向寵開門見山說,“家叔有信自漢中來,托我轉呈尚書令”。
馬良接信看過,頓時頭就大了,向朗在信中直承了自己協助馬謖潛逃的事情,而且諸葛亮已經知道了,特彆是在自己帶頭施壓反對誅殺馬謖後,諸葛亮雖然什麼都沒說,但兩人之間的嫌隙已經再明顯不過了。
向朗最後還在信中勸告馬良早做準備,至於如何準備,他卻隻字未提。
在目前蜀漢的權力結構中,皇帝劉禪隻是吉祥物般的存在,真正的一把手諸葛亮率領主力大軍駐守漢中,二把手馬良以尚書令的身份留守後方主持朝政,同時也是作為諸葛亮接班人的存在。
這本來是非常穩定的權力框架,但馬謖的死卻無異於一場巨大的地震,諸葛亮是否還會像以前一樣毫無保留的信任馬良已經變成了未知數,蜀漢朝堂很可能即將迎來一場大洗牌,身處其中的每個人都開始惴惴不安。
就在這疾風驟雨的前夕,誰也沒料到第一個出牌的居然是遠在江州、已經遠離權力中心多時的李嚴。
李嚴以受先帝遺詔統內外軍事的名義給皇帝上書,為攻下關中的趙雲、趙驥、鄧芝等人請功。
李嚴此舉無異於往平靜的水麵上投下了一粒石子,蜀漢的首次北伐已經結束,到了該賞功罰過的時候了,為關中將士請功不過是個引子罷了,至於賞誰罰誰,一切自有公論。
馬良思考數日,最後暫時扣下了李嚴的上書引而不發,同時寫了一封長信派人急送漢中。
其實早在李嚴上書的第一時間,作為馬良副手的尚書郎蔣琬就已經繞開馬良,以最快速度把這件事報告給了諸葛亮,而諸葛亮也在耐心地等待著馬良的態度。
拆開馬良的書信,首先躍入眼簾的便是如往日無二的“尊兄”二字稱謂,諸葛亮心中頓起欣慰,這才慢慢往下默看,馬良首先為馬謖的罪過致歉,說自己也無顏再繼續擔任尚書郎這樣的要職,希望諸葛亮另擇賢能,然後講了李嚴上書的內容,請諸葛亮早做安排穩定人心。
隻要有馬良的支持,那就好辦多了,諸葛亮立即寫了一封情誼真摯的回信,說明了不得不殺馬謖的原因,自己也對此非常心痛,同時也表示馬謖之罪與馬良無關,要他放心繼續當好尚書令,不要給小人可乘之機。
然後,諸葛亮公開向皇帝上書,說兵敗隴西乃是自己用人不當的過失,請自貶為右將軍,同時要求留鎮東將軍趙雲統領全軍駐守關中,召征北將軍趙驥回朝說明關中戰事經過,以便朝廷封賞有功將士。
召趙驥還朝的命令很快就送到了關中,此時隨著隴西戰事的結束,曹真也停止了牽製性的攻勢退回洛陽,為下一次與張合夾擊關中繼續力量。
戰事暫歇,原本緊繃神經強撐著指揮作戰的趙雲終於病倒了,他是躺在榻上聽趙驥念完諸葛亮關於關中戰後安排的命令的。
“不舍,你覺得如何?”趙雲氣息微弱地詢問趙驥的意見。
“我不想回成都,回了成都隻怕就再也回不來關中了”,趙驥在趙雲的麵前並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何況關中還有很多事等著我做,我也離不開呀”。
“唉,孔明這麼做大概是因為他還不知道我的病情吧”,對劉備一手建立的蜀漢政權抱有深厚情感的趙雲不希望趙驥和諸葛亮兩人將相反目,“孔明多半以為我的身體還能負責關中戰事,所以才會召你還朝,你彆多想”。
“你繼續放手去做吧,孔明那邊我自會說明情況”,自打奪下關中起,趙雲就已經充分地信任了趙驥的能力,甚至不自覺地把自己光複漢室的夢想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趙雲是最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的,自己恐怕是無法活著親眼看到夢中的那一天了,他很明白趙驥對關中的重要性,在自己時日無多的情況下,關中諸將中根本沒有能取代趙驥的人,就算諸葛亮從他處另派重將來也不行,不僅閻宇、句扶、柳隱、孟琰等趙驥一手提拔起來的軍官不會服,關中世家和天師道的那些人也不會聽話,如此還怎麼抵禦曹魏的下次反攻。
趙雲強撐著身子給諸葛亮寫了封情真意切的私信,他首先把擅自出兵關中的責任都攬在了自己身上,說是趙驥是在得到了自己的允許下才出兵的,自己這麼做的原因在於年事已高,想在過世前搏上一把。
趙雲接下來詳細彙報了戰事的經過,當前整個關中的形勢,以及自己的健康狀況,表示自己已經無力統率關中的軍隊,並推薦趙驥接替自己的位置。
在生命燃儘前,就讓我再送這位屢次創造奇跡的年輕將領一程吧,大漢能戰的青年將領不多,就讓我替大漢保留一顆將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