驥行三國!
長安驛館,霍弋麵色凝重地進來稟告道“丞相,鎮東將軍府參軍隱蕃求見”。
諸葛亮眉角一挑,轉身看向霍弋,霍弋目視諸葛亮用力點了點頭,諸葛亮這才從容答複“好,帶他進來”。
不多時,隱蕃翩翩入內,恭恭敬敬地朝諸葛亮躬身行禮“鎮東將軍參軍,北海隱蕃,見過丞相”。
諸葛亮和藹地抬抬手表示無需多禮“本相在漢中也聽人提到過隱君的大名,今日一見,果然不凡,不知隱君今日登門所為何事?”
所謂聽人提到過隱蕃的大名,自然是指扳倒陳震一事,隱蕃知道諸葛亮因為這件事肯定對自己不會有什麼好感,為了取得單獨談話的機會,隱蕃必須想辦法拿出點諸葛亮感興趣的話題來。
“蕃已得鎮東將軍許婚,配尚清河公主,今日特來拜謝丞相”。
諸葛亮輕輕一笑“即是鎮東將軍做主許婚,你來拜謝本相豈不是拜錯了門嗎?”
隱蕃拱手再拜一下“若非丞相巡視關中,蕃何來如此好運,自然該要登門拜謝”。
“喔?”諸葛亮頗有興致的樣子轉過身來看著隱蕃,“此話怎講?”
隱蕃見諸葛亮來了興趣,於是故意看看按劍侍立在旁的霍弋說“事關機密,還請丞相屏退左右”。
“不用,霍紹先是我心腹之人,大漢忠良之後,你有話直說無妨”。
“額……蕃乃鎮東將軍幕僚,本不該說有的話,但蕃更是大漢臣子,所以又不得不說”。
諸葛亮麵容從容並不答話,隱蕃等了半晌,見諸葛亮依舊沉默,他實在摸不準對方的心思,隻好繼續接著說下去“鎮東將軍與曹魏密議,雙方聯姻,然後各自後撤兵馬,好使曹魏可以專注於東南,而鎮東將軍則……則……則可以陳兵西南,封閉關中”。
隱蕃說完,俯身拜禮,等著諸葛亮的表態。
直到隱蕃的腰已經彎得發疼,才聽見諸葛亮輕笑一聲道“鎮東將軍是大漢忠臣,若無實證,萬不可隨意檢舉”。
隱蕃趁機伸直腰杆,興許是彎得太久了,他隻覺得大腦一陣眩暈,眼前也陣陣發黑,但還是堅持說到“我有證據,是鎮東將軍與曹魏的往來書信”。
“呈來我看”。
機會難得,隱蕃顧不得血行不暢、頭暈目眩,踉蹌地邁著步子朝諸葛亮走去,同時把手伸進衣袖去掏作為證據的書信。
“丞相請看,這便是……”
就在這時,旁邊的霍弋突然變臉,連刀帶鞘猛砸在隱蕃的膝窩處。
隱蕃腿上吃痛,“咚”的跪倒在地,藏在衣袖中剛掏出一半的匕首也跌落掉了出來。
“呀!”隱蕃孤注一擲地大叫一聲,爬起去撿匕首,霍弋橫過刀鞘掃擊隱蕃麵部,頓時砸得他鼻梁骨折、鮮血長流。
外麵的士卒聽得響動一擁而入,七手八腳地把隱蕃按在地上動彈不得。
諸葛亮拾起掉在地上的匕首,湊近眼前看看,然後笑道“可惜了,隱君雖能攪動關中風雲,卻不是個行刺的好人選,你這次動手太匆忙了,怎麼不多等些時日,等到我信任了你再說呢,哦,對了,你等不及了,再等就該真的尚公主了”。
隱蕃被自己的血糊了滿臉,他在侍衛們的按壓下艱難地抬起頭來“你怎會知道我要行刺?是趙驥告訴你的?”
“不錯,趙不舍是跟我說過,但即便他不說,今天你也不可能行刺成功,你表現得太明顯了,我剛說過了,你不是當刺客的那塊料”,諸葛亮側首吩咐霍弋,“去請鎮東將軍過來”。
劉備稱漢中王後,擔心劉備繼續壯大的曹操就派遣過刺客行刺,那名刺客利用劉備愛才的性格,通過談論天下大勢成功引起了劉備的興趣,並獲得了單獨談話的機會,就在刺客準備動手的時候,諸葛亮突然有事進來找劉備商量,刺客見諸葛亮身材高大,以一對二不敢動手,便借口小解離開了。
刺客一走,諸葛亮就對劉備說那人很可能是刺客,因為對方跟諸葛亮對視時會不自覺地低頭,目光也遊離閃躲,心中肯定有詭。
劉備聽後趕緊派人去追,那名刺客果然已經逃走了。
很快,趙驥來到驛館,一進門就匆忙問道“丞相無礙吧?”
“無礙,刺客已經擒下,是不舍的參軍隱蕃,如何處置此人還得不舍自行決斷,本相不便越俎代庖”。
“敢刺殺丞相還有什麼可說的,給我拖出去斬了!”趙驥怒不可遏地下令,“狗入的,分明是想破壞我與丞相的關係,還好丞相明見,知道我對大漢忠心耿耿”。
諸葛亮看著一通發火的趙驥笑而不語,等隱蕃被拖下去後,才揮揮手屏退左右,等隻剩下他們兩人後,諸葛亮緩緩問“不舍是何時知道隱蕃是曹魏細作的?”
“才知道的呀”,趙驥一臉無辜,“我一直懷疑身邊有曹魏細作,但始終猜不到是誰,全靠丞相以身做餌,否則末將現在還被這狗入的蒙在鼓裡嘞”。
有些話,諸葛亮不想揭破,你不知道是隱蕃,那你幕府裡那麼多人,為什麼偏偏要指婚給隱蕃,不然隱蕃怎麼會被逼得自己動手行刺。
其實趙驥一開始的確沒有想過隱蕃是細作,但後來隱蕃頻頻拉攏關中官員子侄的做法,才引起了趙驥的聯想,回憶起了這名三國時期的著名間諜。
曆史上的隱蕃沒來關中,而是去了江東,曹叡要求隱蕃在東吳謀取主管司法的廷尉一職,然後利用職務之便陷害大臣,借機挑起東吳內部的不和。
隱蕃在與孫權麵談期間,故意顯露自己在法令方麵的知識和見解,果然成功獲得了廷尉監的職務,當時的隱蕃隻有二十二歲的年紀,東吳的很多年輕官員和官二代見他得到了孫權的賞識,都積極與他結交。
後來,東吳將領孫布準備詐降誘騙曹魏的征東將軍王陵,隱蕃見事態緊急,隻得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倉促發動叛亂,結果事敗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