驥行三國!
糜威叩響大門,不一會兒,一名缺了條腿的拄拐漢子開條門縫探頭審視糜威一番,然後問道“閣下是誰?有何貴乾?”
糜威不答話,掏出一枚令牌遞了過去,拄拐漢子接過一看,臉色霎時變得凝重,慌忙大開宅門“請進”。
“不必了”,糜威說完遞上黃皓寫的紙條,“速報鎮東將軍,十萬火急”。
令牌是趙驥之前托糜照送給糜威的,說是若遇緊急,可以憑此往自己在成都的私宅送信,宅裡的人自有辦法快速通知自己。
至於究竟有多快,糜威並不清楚,因為他得到令牌後還是第一次使用。
作為國戚,糜威最初是在元從係日漸勢微的形勢下,又看趙驥同元從係大佬趙雲及關家走得很近,才想幫兒子沾點戰功謀條好的出路,並沒有想過會參與到朝堂黨爭之中。
孰料,有的路你隻要踏上了第一步,往後怎麼走就由不得自己了,糜照在趙驥麾下多次立功,地位越來越重要,同時身上的趙黨標簽也就越來越摘不下來了,如今整個糜家已經牢牢地和趙驥綁在了一起,不然糜威也不會冒著危險來通風報信。
與杜瓊的擔心類似,返程路上的糜威同樣一個心七上八下,糜家已經栽過一次跟頭,那時候好在還有先帝庇護,當今天子可不一定保得下糜家的安全。
……
梓潼郡,漢中軍團主力已經進抵劍閣,大司農楊儀正焦急地勸說諸葛亮“丞相,我們的行軍速度大大低於原先的預案,你是不是去勸一勸陛下,明日還是騎馬吧,這都走了多少天了才到劍閣,再這般慢慢拖下去,趙驥說不好就能收到風了”。
諸葛亮無奈的歎了口氣,因為他千算萬算偏偏忽略了一件事——劉禪居然暈車。
從成都到漢中是有水路的,但並不是一條水路直通漢中,中間也有大量的陸路行程。
身為皇帝,劉禪自然是坐車的,但漢時的馬車可沒有橡膠輪胎和液壓懸掛,路況與後世相比也堪稱災難級彆的坑窪,顛得劉禪把腸子都快吐出來了。
龍體珍貴,即便是身為相父的諸葛亮也不敢拿皇帝的身體開玩笑,眼看劉禪臉色煞白,惡心得什麼也吃不下,整個人都瘦了,諸葛亮也隻好下令大軍停下休息,等劉禪稍微好一點再出發。
“威公莫急,公琰和休昭那邊瞞住天子行蹤一段時間肯定不成問題,等被人發現往關中送信又要一段時間,即便趙驥聽到了風聲,他想把關中駐軍從東線轉到西線也不是說辦就能辦得到的,我們的時間肯定夠了”。
諸葛亮雖然也著急,但好在開始製定計劃時,他就充分考慮了時間上的冗餘量,留給趙驥的反應窗口非常有限,所以心中還是有底的。
在劍閣休息一日後,劉禪終於恢複了些許力氣,諸葛亮讓劉禪騎在馬上,由士卒牽馬而行,儘量減少路途中的顛簸,然後再次啟程,出劍閣往北不遠就是漢水,等到了漢水就可以換船直抵漢中了。
大軍剛出劍閣不久,統領前軍的王平忽然派士卒護送一人來見諸葛亮。
來的是上庸太守宗預派往成都的使者,不料卻在必經之路的劍閣恰巧撞上了大軍主力,於是便直接前來求見諸葛亮。
“丞相,鎮東將軍趙驥數日前領兵出武關道攻下南鄉郡,目前正在圍攻襄陽”。
“什麼!”二十來歲就能謀劃出隆中對的諸葛亮太清楚襄陽於天下形勢的敏感性了。
襄陽位處漢、魏、吳三家交界,特彆是對魏、吳兩家來說,那就是一塊癢癢肉,無論是誰稍微碰一碰,就能引起各方一長串的連鎖反應,當初關羽攻打襄陽就是明證。
更要命的是,按照孫權稱帝時漢吳之間的盟約,南鄉郡和襄陽郡可都是劃給了東吳的,孫權是那種能吃這種虧的人嗎,要是真被趙驥攻下了襄陽,孫權什麼事情乾不出來。
好好的計劃執行到一半,卻突然出了這麼大的變故,即使多智如諸葛亮也不得不下令全軍再次停下,然後召集相府一乾幕僚商議對策。
對諸葛亮而言,眼下最關鍵的是孫權的態度,如果孫權肯跟自己慢慢談判解決問題的話,那他就可以繼續北上進入關中,因為趙驥都已經南下了,關中腹地此刻肯定極為空虛。
可孫權萬一態度強硬,那事情可就麻煩了,誰知道他會不會打益州的主意,要知道現在益州也同樣空虛。
諸葛亮第一時間修書一封,派人以最快速度送往江陵的陸遜處,說明出兵襄陽完全是趙驥自作主張,蜀漢朝廷是無意爭奪襄陽的,請陸遜暫時不要做出過激的舉動,自己後續會派遣使者和孫權闡明誤會,並把襄陽交給東吳。
在得到更新的情報前,諸葛亮不敢冒著丟失益州的危險繼續北上,他必須做好隨時支援益州東線的準備。
諸葛亮很清楚孫權的性格是屬狗的,隻要咬在嘴裡的肉就絕不會吐出來,萬一荊州的吳軍先期打下了上庸、武陵、零陵或者巴東等郡的話,即便後續最終能議和,孫權也絕不會讓出已經拿到手裡的地盤。
數日後,消息再次傳來,趙驥不僅攻下了襄陽城,還順帶著大敗聞風趕來撿便宜的東吳水師,無論趙驥是否得到了蜀漢朝廷的官方授意,反正漢吳算是事實上開戰了。
失去了長江控製權的吳軍拿襄陽城裡的趙驥沒有辦法,已經開始調頭向巴東郡和荊南二郡方向集結,右將軍領巴東太守輔匡、左將軍領荊南督吳懿飛書告急。
怎麼會呢?趙驥怎麼會卡著時間去打襄陽?而且還卡得這麼準?就算漢中軍團一從成都出發就有人給他報信,他也不可能這麼快就得到消息。
難道是相府中參與製定計劃的人出了內奸?有人提前泄露給了趙驥?
不,不可能,參與製定計劃的楊儀、蔣琬、董允等人都是自己最信任的下屬,忠誠度無可置疑,諸葛亮自信自己在這點上還是不至於看走眼,那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