驥行三國!
沉默良久,諸葛亮緩緩開口說道“我的身子怕是熬不過這個冬天了,若不舍能做一個複興大漢火德的忠臣的話,本相願意把天下托付於你”。
“你能做到嗎?”
沒有要求指天起誓,沒有要求扣押人質,僅僅是一句口頭承諾,你能做到嗎?
趙驥點了點頭“我現在所經曆的一切對我來說不過是一場夢而已,如果可以,我願意讓大漢的火德永遠燃燒下去”。
諸葛亮凝視趙驥良久,然後招手示意隨從上前,推著四輪車緩緩離去,現在的他隻能選擇相信趙驥,否則好不容易恢複天下之半的大漢馬上就會迎來一場慘烈的內戰。
諸葛亮對自己之後的繼位者能否戰勝趙驥毫無信心。
回到漢中大營,諸葛亮病情日益加重,漸漸已到了不能下床的地步,天子劉禪親臨榻前探病,諸葛亮逐退左右,單獨上奏道“伏聞生死有常,難逃定數,死之將至,願儘愚忠”。
“臣賦性愚拙,遭時艱難,分符擁節,專掌鈞衡,興師北伐,未獲成功”。
“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及終事陛下,飲恨無窮……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彆無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彆治生,以長尺寸”。
“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也”。
諸葛亮的遺表,是一篇可以媲美出師表的、感人至深的千古名文。
劉禪痛哭流涕地握住諸葛亮的手“相父,奈天下何?”
已經走到生命儘頭的諸葛亮用儘最後的力氣說道“願陛下對趙驥信之用之,彼之才十倍於曹叡,可以興複大漢,彼若一心擁漢,請陛下予他一世富貴,彼若狼子野心,臣也伏下了製他之策,請陛下勿……”
言未儘,諸葛亮溘然長逝。
當夜,長星墜於漢中,天愁地慘,月色無光,三軍將士哭聲震天。
大司農楊儀依諸葛亮遺命,率軍擁天子返回成都。
長安,趙直急匆匆稟告道“細作來報,漢中大軍揚起白幡,諸葛丞相已經去了”。
鄭度急忙道“不舍宜速起大軍進入漢中,占據險隘,控製住入蜀咽喉要緊”。
孰料趙驥意興闌珊地回答“不用了,我與丞相已經有約,隻要我不反,他就願意把權力讓渡給我”。
鄭度一聽就急了“天下大事,豈可以一言而輕信之”。
“放心吧,丞相是個顧全大局的人,他不會想他身後馬上就開打內戰的,他如果是個隻顧一己之私的人,早就跟我兵戎相見了”。
鄭度還想再勸,卻被趙直在旁拉住,目視他搖了搖頭,鄭度看了眼神情黯然的趙驥,氣得頓了頓腳,罵了一聲“豎子”就轉身離去。
回到成都,劉禪召集百官宣布了新的人事命令趙驥晉升為驃騎將軍,平尚書事,封郿鄉侯,統內外軍事。
馬良轉任丞相,平尚書事,與趙驥一文一武共攬朝政。
蔣琬則繼續以尚書令的身份掌管內朝,代皇帝處理官員奏章。
魏延晉升車騎將軍,被召還成都統領禁軍。
其餘官員也各有封賞,總算是順利完成了諸葛亮之後的權力交接。
旨意傳到長安,趙驥恭恭敬敬地領受了屬於自己的那份封賞,然後馬上就用自己平尚書事的職權上了一封奏折。
奏折的內容很簡單請天子還都長安。
奏章一到成都,蜀漢朝堂立即就炸鍋了,無論外廷的馬良還是內朝的蔣琬,都表示現在絕不是還都長安的時候。
開什麼玩笑,諸葛丞相都不在了,現在還都長安不是把劉禪這塊肥肉往趙驥嘴裡送嗎。
新任丞相馬良全不念與趙驥昔日的交情,公開上書表示魏軍前不久才剛打過潼關,雖然被擊退了,但說明關中還是很不安全的,不如等打下了洛陽再說還都的事情。
尚書令蔣琬幾乎在接到馬良奏章的第一時間就以皇帝的口吻做出了批示,還都勞民傷財,現在天下未定,這事兒不急。
誰知趙驥不依不饒,立即請主持長安宮殿營造的光祿勳向朗上了一道表,說是長安宮室已經營造完畢,還都長安這事兒勞不了民、傷不了財。
諸葛亮逝世前曾有遺命,吩咐荊襄眾臣要屈己待人,隻要趙驥不造反,就千萬不要跟他擰著來,所以蔣琬現在非常無奈,趙驥的確沒有造反,但是……如果他掌握了皇帝的話,以後造反誰還製得住他。
於是,蔣琬隻好裝聾作啞把奏章扣了下來當作沒看到。
很快,平尚書事的趙驥就又上了第二封奏折。
趙驥認為身為內官的尚書令蔣琬不宜同時兼任益州刺史,並推薦陳祗出任益州刺史、裴徽出任荊州刺史、鄧芝出任並州刺史,楊戲出任雍州刺史,張表出任河東太守。
至於原雍州刺史劉琰,趙驥認為這位元從大佬在雍州任上勞苦功高,應該回朝晉升為司徒這樣的三公高官。
劉備設立的蜀漢官職製度是比較奇特的,主打一個沒有規則就是最大的規則,按照兩漢的三公設置來說,西漢三公是丞相、太尉、禦史大夫,東漢三公則是司徒、司空、太尉。
按說丞相是不該和司徒同時出現的,但劉備稱帝後在任命諸葛亮為丞相的同時,又給許靖掛了個司徒的虛職,所以趙驥來了個有樣學樣,也讓劉琰成為自己的許靖,借此收買人望。
與還都長安不同,馬良這次投了讚成票。
在蜀漢原先的地方行政長官中,沒有一個人是馬良褡褳裡的人,而趙驥推薦的人選中,陳祗是馬良擔任尚書令期間的老下屬,並且有舉薦陳祗出任河東太守的恩情,鄧芝和馬良一樣是被開除出了老鄉會後報團取暖的荊州鄉黨,都是跟馬良說得上話的人。
更重要的是,蔣琬不再擔任益州刺史了,此後會成為一個純粹的內官,失去了對益州人事的建議權。
那麼,放眼滿朝,原先團結在諸葛亮身邊的荊襄籍大臣現在能指望的還有誰呢。
已經駁過趙驥奏折一次的蔣琬不好再第二次強壓,失去馬良支持的他獨木難支,隻能無奈批準了這道人事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