驥行三國!
魏軍仗著軍力優勢多路出擊,這是典型的靠硬實力碾壓,即便漢軍能借助函穀至潼關間的多層關城防線擋住洛陽魏軍主力,那也必須留下足夠數量的守城兵力。
關中漢軍即便不計後果的全力動員,也至多隻能征調出三萬機動兵力作為援軍,而司馬懿所率的洛陽魏軍卻隨時可以全員出動,投入到漢軍試圖解圍的方向上。
巨大的危機前,趙驥立即召集關中文武商議對策,但一眾高參連續討論了數個晝夜也拿不出一個可行的方案來。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時,門人忽然來報“輔漢將軍薑維在府外求見驃騎將軍”。
正在上火的趙驥一聽就炸毛了“都這關頭了,大夥兒忙成什麼樣了,他一個守將不好好呆在前線,跑長安來搗什麼亂,要是函穀新城丟了,我饒不了他,跟他說,不見,叫他趕快滾回去把城守好”。
門人唯唯諾諾道“輔漢將軍他…他…他說他有辦法解了九原之圍”。
“什麼!”趙驥微一詫異,但回過神來馬上就興奮道,“快,快請他進來”。
薑維快步入內,還未來得及行禮就被趙驥攙住“彆講那麼多虛禮了,快講,你如何能解得九原之圍?”
“末將世居天水,頗熟羌、氐、鮮卑習性,後來鎮守隴西時又多與河西胡人豪帥結交,末將願意單騎進入河西胡地,說動河西胡人東進去解九原之圍,隻是……”
“伯約有什麼條件儘管提便是”。
“胡人重利,末將想請驃騎將軍厚賞財帛,並許以他們河套之地”。
趙驥最忌憚的就是北方形成一個統一的胡人政權,自然不會隨意容忍河西胡人吞並河套,他猶豫片刻後道“你去跟河西胡人說,如果他們能出兵解了九原之圍,我不僅會賞下財物,還會向他們轉讓青儲之法”。
青儲技術,對以放牧為主業的胡人有巨大的吸引力,一定能誘動河西胡人出兵,而且趙驥這麼做還有一石二鳥的打算,隨著青儲技術在草原的推廣,河西胡人的首領很快也會像河套鮮卑一樣,逐漸失去對部落牧民的人身綁縛。
得到趙驥轉讓青儲技術的承諾後,薑維信心滿滿地出發招誘河西胡人。
趙驥對薑維同樣很有信心,因為三國誌就記載薑維“自以練西方風俗……誘諸羌胡為羽翼”,並且多次聯合雍、涼二州的胡人與魏軍交戰,還曾成功誘降涼州多部胡人南遷益州。
薑維在對待北方遊牧民族的問題上與當初的董卓非常相似,就是誠心相待,深得胡人之心。
在解除河套危機後,破局難度大大降低,鄭度指著地圖上南鄉的位置說“不舍宜率主力速出武關增援南鄉”。
趙驥猶疑道“我如果去南鄉的話,司馬懿也肯定會跟過去阻截,除非能野戰擊敗司馬懿部魏軍主力,否則根本不可能解得了南鄉之圍”。
趙驥對以寡敵眾野戰擊敗司馬懿著實沒什麼信心,那在原本的軌跡中可是能讓諸葛亮都束手無策的人。
娘的,現在益州到雍州的商道已經恢複了,等我從江油多運些硝石來造出足夠的火藥以後,非得讓司馬懿這老小子好好嘗嘗什麼才是真正的降維打擊。
鄭度對趙驥的擔憂不以為然“不舍用不著擊敗司馬懿,隻需要拖住他就行”。
“拖住就行?”
“對,不舍率關中軍團吸引司馬懿的注意,然後下令讓漢中軍團不再北上關中,而是東出上庸走水路,經襄陽轉道由南往北進入南鄉郡,然後或與關中軍團夾擊司馬懿,或徑取宛城威脅其側翼,如此可獲全勝”。
“好,就這麼辦,來人呀,速速飛鴿傳書成都,讓吳懿部不必來關中了,走上庸去襄陽”。
做好部署後,趙驥保持按兵不動,他必須要等薑維那邊確定談成了以後才能采取下一步的動作。
至於被圍的幾處城池,短時間內不用擔心,與後世著名的“圍點打援”戰術類似,司馬懿為了達成調動漢軍主力的目的,同樣對九原、南鄉采取了圍而不攻的方式。
而且就算他們開始強攻,以句扶和張嶷的能力,守上個半年估計還是不成問題的。
至於襄陽就更不用擔心了,在漢魏兩軍分出勝負前,陸遜是不會有任何實質性的行動的。
……
考慮到戰情緊急,薑維走得很急,他沒有帶太多隨從,身邊隻有副手甯隨通行,兩人一人三馬,沿路少歇,直奔河西鮮卑草原而去。
薑維選定的第一個拉攏目標是禿發部,這是河西鮮卑中最大的一個部落,隻要能說動禿發部出兵相助,就不難借助禿發部的影響力拉攏起更多的小部落來。
禿發部的首領壽闐熱情地接待了薑維“薑兄弟,你今日怎麼好心來看老夫了,哈哈,快進來,嘗嘗我剛從你們漢人那裡換來的好酒”。
薑維也像看見了老朋友似的,爽朗地笑著從自己馬上取出兩壺酒說道“往日一彆,多時未見,我近日得了幾壺好酒,今天正是特意來請首領品鑒品鑒”。
三國時期漢尊胡卑,漢人無論官民大多對胡人抱有歧視性的態度,但身為輔漢將軍的薑維在鎮守隴西時卻非常喜歡和胡人打交道,不僅平等地與胡人開展貿易,還時不時在他們遇到困難時力所能及地遞出援手。
加上薑維性格豪邁,說話也不像文官那般文縐縐的,一來二去,像壽闐這樣的胡人首領很多都和薑維建立起了私人友誼,也有了一定的信任基礎。
兩壺酒快要見底,薑維一直沒開口說聯合作戰的事情,甯隨有些著急,不停暗暗給薑維打眼色,薑維隻當裝作看不見,繼續一個勁兒地勸酒聊家常。
壽闐把甯隨的動靜都看在眼裡,他哈哈一笑,主動停杯問道“薑兄弟可是遇到了什麼難題需要老夫出手,我禿發部以前得過你不少恩惠,你卻從無索求,這份情老夫一直記在心頭的,你儘管開口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