驥行三國!
以向朗的輩分和向、馬兩家之間的交情,他登了門,馬良不能不私宴招待,隻是今天的宴席氛圍有些沉默,兩人拉了幾句客套話後就再次陷入了尷尬的無言中。
向朗在手裡轉著酒杯,半晌後歎了口氣“季常,你當初拋家舍業追隨先帝所為何事啊?”
馬良和廖化、鄧芝這些人不同,能被諸葛亮看中作為自己接班人的人,肯定胸中是有理想抱負的,非功利所能打動,至少不是特許生意、莊園食邑什麼的所能打動的,向朗非常清楚這一點。
“我與向公一樣,所以願意追隨先帝奔走四方,於公就是為了再興大漢,救萬民於水火,於私則是為了一展平生所學,成不世之功”。
“不知季常以為酂侯可算不負所學、立不世之功?”
酂侯就是漢朝開國三傑之一的蕭何,被劉邦評為開國諸臣中“功最盛”,蕭何的後人在第四代時因罪失爵,但後麵的皇帝又找尋其後人再次封爵,其在漢朝的地位由此可見。
“酂侯開國之功莫可比焉,良豈能及得上萬一”,蕭何可謂是兩漢最優秀的模範丞相了,可以和諸葛亮並稱作馬良心中的政治偶像和一生追趕的學習目標。
“哈哈,可以比,也及得上”,向朗笑著拍拍馬良的肩,“昔日王莽篡漢,光武帝興義師延續漢祚,與今日今景何其相似矣,季常若能以丞相之位輔佐劉氏、再興炎漢,豈不得名著史冊、功彪雲台,必不亞於酂侯開國之功也”。
馬良聽得明白向朗的話,可他一直自詡為諸葛亮之後的蜀漢第一人,他想要的是像諸葛亮一樣,親自領兵統一天下,就如同當年率領趙驥出擊荊南時那樣,而不是當個田千秋那樣凡事聽人命令行事的丞相。
馬良沉默不言,向朗不難猜到他的想法,他微微一笑“我聽趙不舍說他與季常在武陵時配合默契,凡事都是兩人計議而行,如今你們一文一武同錄尚書事,你是丞相,位在驃騎將軍之上,何不如當年武陵故事共扶大漢”。
向朗挨近馬良低聲道“不舍說了,他永遠都拿你當兄長,願意與季常你共興大漢,絕不獨斷乾坤”。
馬良抬起頭看著向朗“就算…就算我肯相信不舍是忠義之人,彆的人也不會相信的”。
“彆的人?誰?”向朗不屑輕笑,“蔣公琰?費文偉?還是董休昭?”
向朗附耳低語幾句,馬良聽後吃驚道“什麼?!廖元儉也依附趙驥了?”
馬良默然熟思片刻“好,為了大漢,我願意效仿藺相如、廉頗故事,隻不過,中軍必須仍由魏文長統領,這一點決不能讓”。
“沒問題,趙不舍本也沒有撤換文長的意思”。
……
次日,馬良在朝議時表態讚同吳懿的遺表,提議晉升廖化為鎮北將軍統領並州駐軍,對於這個人選,蔣琬自然也無異議,很快就明旨頒布。
不久後,向朗上表稱長安宮室已備,再次請議天子還都之事。
這等大事,蔣琬自然要先找馬良統一意見,他本以為馬良一定會跟自己站在一邊反對,孰料馬良竟一口同意“如今漢強賊弱,一統天下正當其時,天子正該還於長安舊都,不可繼續偏安西南一隅”。
蔣琬吃驚道“季常難道就不擔心趙驥會借機掌控天子篡奪朝堂大權?”
馬良歎了口氣說“公琰,難道你就不想完成丞相的遺願嗎?”
馬良自己現在也是丞相了,兩漢曆朝的丞相更是多不可數,但不用特意說明蔣琬也知道馬良口中的丞相是指誰。
“丞相在世時本已冷落於我,為何臨終前卻又表我為相而非公琰,難道公琰你會不清楚丞相的心意嗎”。
馬良盯著蔣琬的眼睛誠懇說道“試問當今整個大漢,除了趙不舍還有誰能領兵討賊光複天下?丞相都把軍事托於趙不舍,我輩又怎能以私廢公,公琰萬不可辜負了孔明的一片苦心呀”。
蔣琬猶豫良久,腦中不斷回想著諸葛亮臨終的囑托,他眼神閃爍,心中反複衡量,最後終於咬牙答應“好,既然季常你沒有異議,那我自當支持你的一切決定”。
兩人談妥後,馬良滿意離去,蔣琬默坐半晌,然後慢慢起身從貼身處取出一個錦囊,捧在手心朝天禱祝道“丞相,我定會替你顧好大漢,絕不辜負你的重托”。
蜀漢的行政效率極高,劉禪這個皇帝的排場也遠不如曹叡、孫權鋪張,在馬良的妥善安排下,宗室眷屬和文武百官很快就在車騎將軍魏延的護衛下,啟程趕往長安。
禦駕進入雍州地界後,趙驥親率麾下文武到郿縣迎駕,把劉禪送入在長安未央宮舊址上新建的皇宮中。
長安新建的皇宮比不得兩漢全盛時期的規模,但也比劉焉當初的那個州牧府改建的舊宮大得多,劉禪雖然車馬勞頓,可看著自己寬敞的新居倒也新鮮高興。
安頓好皇帝後,趙驥專門到馬良家登門拜訪。
趙驥朝著馬良深深鞠了一躬“多謝兄長體諒”。
馬良與趙驥見麵本來覺得微微有些尷尬,但趙驥把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頓時緩解了氣氛,馬良笑著扶起趙驥“許久不見,不舍何時變得這麼客氣了”。
兩人攜手入內,馬良叫出自己夫人奉茶,一如武陵大捷後和趙驥同歸成都時的光景。
寒暄幾句後,趙驥問馬良“兄長以為我軍下一步該如何行止?”
馬良抿著茶不答反問“不舍的意思呢?”
趙驥知道馬良不會先開口,於是給出兩個選項說“我軍目前無非是兩條路罷了,一是先全取河北,然後再一路南下滅魏破吳,二則是徑取洛陽,曹叡無子,我軍若能擊殺或俘虜曹叡,則中原、河北都可以傳檄而定,兄長以為哪個更好?”
馬良胸中早有成計“我軍若先取洛陽,曹魏一旦勢微,東吳必定會趁虛攻取徐、豫、青州之地,孫權小人,更有可能與曹魏聯手攻我永安、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