驥行三國!
中山國,一個對蜀漢政權有著特殊意義的封國。
中山王劉勝,諡號靖,蜀漢的法理正統性就來自於劉備自稱的中山靖王之後,這一點後來也得到了漢獻帝的背書。
和趙統的祭祖秀差不多,薑維在中山國時沒少拿劉備是劉勝的後裔這一點做文章,他把中山國有點頭臉的世家大族全部邀去了一起祭拜靖王墓。
在漢軍的武力逼迫下,這些世家大族不敢不來,不知是誰給薑維出的餿主意,薑維非常客氣地在祭禮上請到場的士大夫們逐人撰寫了稱頌先帝的文章,還安排匠人刻成碑立在靖王墓前,美其名曰“錦繡文章當鐫刻以供後世流芳”。
至於署了名的原稿,薑維老實不客氣地隨身帶走了。
當文欽殺進中山國時,幾乎縣縣閉門不納。
當然,帶頭抗拒魏軍的都不是“身在漢營心在曹”的本地世家大族,全是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刁民或山賊,他們襲擊縣城綁架了官員,然後煽動無知百姓頑抗王師,武器和糧食也都是萬惡的蜀人資助的。
嗜殺的文欽惱怒下攻破了中山國都盧奴縣,縱兵大肆屠戮城中百姓,並把百姓首級作為戰功上報易縣。
文欽鎮守淮南時就有殺良冒功的習慣,他因此沒少被告狀,但始終都改不掉這個毛病。
隨著文欽屠戮盧奴縣的消息迅速傳開,“占據”中山國各縣城的刁民和山賊們馬上就從當地的世家大族那裡“勒索”到了大量的錢糧人口,等文欽再攻毋極縣時,站在城頭防禦的人已經多得擠都快擠不下了。
文欽攻占盧奴的消息通過各種渠道以最快的速度傳到了薑維的手中,這些消息中甚至包括了文欽部最新的詳細動向,詳細到了薑維甚至可以從中知道文欽哪天從哪個村子劫到了多少糧食。
既然民心可用,薑維準備返回中山國乾票大的——單獨殲滅與自己軍力相當的文欽部魏軍。
在薑維看來,他有內線情報支持,有免費的糧草支持,有大量自願投軍的後備兵源和民夫,要是這樣還打不過文欽,那他薑維也沒臉再帶兵打仗了。
在中山國士民的強烈請求下,薑維點齊兵馬準備回師。
可就在薑維即將出發時,一名使者匆匆來到營中求見,並呈上一封密信。
薑維看過信後疑惑道“趙參軍什麼時候去的遼東?”
東漢末年,遼東太守公孫度以袁熙、袁尚兄弟的人頭為禮物在名義上投降了曹操,事實上卻割據遼東、樂浪、帶方、玄菟四郡,並壓製號令高句麗。
公孫度死後由長子公孫康繼承權利,公孫康死後因其子皆年幼,所以遼東文武推舉了公孫康的弟弟公孫恭為遼東太守。
後來隨著公孫恭因為疾病漸漸不能理事,就在諸葛亮首次北伐那一年,公孫康的兒子公孫淵趁機奪權。
劉曄建議曹叡趁公孫氏內亂,出兵一舉平定遼東,結束遼東地區久不賓服的局麵,但因為諸葛亮同年北伐,曹叡考慮到要專注於對付蜀漢,拒絕了劉曄兩麵作戰的建議,選擇了封公孫淵為揚武將軍領遼東太守。
公孫淵是個野心勃勃的人,他掌握遼東大權後立即就開始和孫權暗中眉來眼去,孫權稱帝後遣使走海路攜帶珍寶冊封公孫淵為燕王。
誰知道公孫淵害怕曹魏討伐自己,不僅斬殺了孫權的使者,還毫不客氣順手貪了孫權送去的珍寶,俘虜隨行的萬餘兵馬。
曹叡對公孫淵的表現很滿意,拜他為大司馬,封樂浪郡公。
能擺孫權這麼一道,公孫淵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個狠人。
在當時的人看來,公孫淵屬於養不熟的狼崽子,在天下大勢已定前也看不出他會背叛曹魏的苗頭,他也不具備背叛曹魏的實力,那麼做對他一點兒好處也沒有。
孫權吃過的虧,其他人沒必要再吃一遍。
可開了天眼的趙驥知道公孫淵這家夥就是個野心遠遠大於能力的蠢貨,對自己來說非常有利用價值。
趙驥不顧魏舒、衛瓘等人的強烈反對,難得的獨斷專行了一次,向遼東派出了自己的頭號間諜趙直。
公孫淵早就想變三國演義為四國演義了,曆史上的他因為懷疑曹叡派來的使團中有刺客,直接魯莽地派兵包圍使團居住的驛館,但色厲膽薄的他又不敢真的把使者給殺了,結果使者回到洛陽後,向曹叡詳細彙報了在遼東的見聞,曹叡隨即派出毋丘儉帶兵征召公孫淵還朝。
公孫淵割據一方的最大依仗在於當時的遼東距離遙遠,且道路極其難行,這也是曹操當初遲遲無法下定遠征遼東決心的原因。
公孫淵派兵在遼隧縣阻擊魏軍,並成功擊退了毋丘儉,信心由此爆棚。
在這個時空中,公孫淵的依仗則在於曹魏不可能在全力應對蜀漢的同時,再抽調得出一支足以征服遼東的大軍團。
相反,在公孫淵的眼中,現在兵力空虛的幽州對他就好似一個渾身上下隻穿了一件薄紗的美女,隻需要他上前輕輕扯一下那根鬆鬆係著的衣帶。
在趙直的誘動下,雙方一拍即合,趙驥直接偽造了一份聖旨,封公孫淵為燕王領幽州牧,當然,這些事兒他都明文彙報給了蜀漢朝廷,也說明了自己最後是不打算兌現這些封賞的,請朝廷不必擔心。
作為政治盟友,馬良毫不猶豫地就拉著蔣琬批準了趙驥偽造聖旨的行為,以官方形式替他背了書。
在趙驥出擊冀州的同時,公孫淵也早就暗中做好了出擊的準備,並一直等待著陳泰部離開幽州防區。
當趙直獲悉陳泰率兵南下增援毋丘儉的消息後,他立即向公孫淵發出了出擊的信號,同時派人通知薑維固守博陵郡,不必理會文欽在中山國的行動。
文欽按照毋丘儉的部署在盧奴左等右等也沒等到薑維來攻,缺乏臨陣應變能力的文欽一時間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是該繼續在原地等待,還是應該主動向東攻擊博陵。
毋丘儉要是能預知原時空中他和文欽配合作戰的過程,他一定不會讓這家夥單獨領兵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