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聽得都默默點頭,暗想:“孫三石很有水平啊!”
孫朝陽剛才這段話還很正常,但說著說著,就開始離譜:“那麼,揭開老百姓鍋蓋就知道他們晚上吃什麼,究竟吃什麼呢?在我們四川,對於城鎮居民來說,晚飯是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絕對不能馬虎。一般來說由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蛋白質三大元素構成。碳水化合物,就是米飯。米飯吃進肚子,分解成糖,提供身體所需要的熱量。當然,遇到年成不好,米飯也吃不飽。怎麼辦呢,我們會用其他穀物替代。比如,稗子。稗米蒸熟後,黏黏的,顏色有點綠,吃起來比大米還香,就是尾子有點帶苦味,也不知道如何消除。”
聽孫朝陽說到吃,陸文夫來了興致,點頭:“我吃過,稗子的苦味主要是因為稗米還沒有成熟就采摘了。等到完全成熟,就會變成黑紫色,到時候不但沒有苦味,還有回甘。”
孫朝陽擊節讚道:“原來如此,長知識了。我看汪曾淇先生的文章裡說過,三國時,吳國饑荒。張遼伐吳,軍中缺糧,便割稗子為食。逍遙津大捷後,張遼以稗釀酒犒賞有功將士。汪先生對這種酒很好奇,後來一次機會喝過一口,很讚。說,稗子的那股苦澀味在酒中卻無比清爽,大合古人衝淡清虛之意趣。”
話說到這裡,眾人臉色忽然有點難看,一人道:“汪先生一個高郵人,懂什麼江南美酒美食,偏偏還寫那麼多文章,我深鄙之。”
另外一作家也道:“對張遼討伐吳曆史津津樂道,他就不是我們自己人。”
先前那人:“他一江蘇人亂寫,咱蘇州人無須和他生氣。”
就這樣,汪曾淇被大家一致通過,開除蘇籍。
作協專職副主席一看,再任由著孫朝陽發揮下去,鬼知道他還能胡扯些什麼,急忙打斷道:“好,孫三石同誌講得很好,大家歡迎!”
熱烈的掌聲響起,孫朝陽說發了性:“我還沒有講完呢!”
陸文夫笑了笑,咬了一口甘蔗:“下一個該誰發言了?”
有了孫朝陽插科打諢,接下來大家都放鬆下來,按照上麵的精神開始背八股文章,一切都很順利。
作協副主席對大家的表現很滿意,看著何情:“這位是?”
旁邊一個工作人員低聲耳語:“那位女同誌和孫三石同誌一起過來的,聽說是著名劇作家,叫何情。”
副主席:“下麵,有請何作家發言。”
何情何作家花容失色。(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