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郎琨_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77章 郎琨(1 / 2)

郎琨是孫朝陽今天點的將。

在孫朝陽看來,此人或許是明年春晚成敗的關鍵。

春節聯歡晚會是黃一鶴導演創建的,黃導一口氣導了整個八十年代。但到九十年代的時候,他也到了退休年紀,是郎琨接過了春晚總導演的接力棒。

一九九一年,擔任總導演的郎琨出手不凡,為全國觀眾帶來了來自大城市鐵嶺的趙老師的經典小品《小九老樂》,這也是趙老師第一次登上央視舞台。從此,本山大叔成為春晚節目中億萬觀眾的期待,沒有他,這春晚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不過,本山大叔的小品大多放在十二點那個時間段,正好碰到外麵放鞭炮,吵得根本聽不清楚,。所以,不少觀眾會在第二日白天重播的時候補看。

另外,九一年春晚郎琨還請來了歌星譚詠麟演唱《水中花》,現在的人或許不知道當時的譚校長紅到何等程度,九一年,譚詠麟的唱片銷量是一千萬張。另外,薑育恒的《再回首》也上了春晚,還有《我想有個家的》潘美辰。

郎琨第一次做總導演就出手不凡,創造了一台經典晚會。

接下來,郎導又導了四屆春晚,才把指揮棒交給了後來者。沒想到這變成了春晚流於雞肋的開始,一蟹不如一蟹。

在央視做導演期間,郎琨還創辦了《星光大道》《綜藝大觀》《朗讀者》等熱門節目,可以說,他就是央視綜合文藝欄目的標誌,教父級的人物。

那卻是後話,現在的郎琨還是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他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後就進了央視文藝部。因為文化程度高,恰好國家正在提倡乾部知識化年輕化,就被提拔做了文藝部的導演。

他人年輕,行動能力超強,善於學習新知識,工作上手也快。不兩年功夫,就能獨立扛事,屬於少年老成那一型。

央視春晚導演組人事變更,鬨得一地雞毛。文藝工作者們都喜歡發牢騷說怪話,私底下對周偉的為人頗多鄙夷。但郎琨聽到這些話,隻是笑笑,也不發表看法。做為一個年輕導演,無論是讚成還是反對,對事情並不能產生任何影響,那還不如不說。

不過,內心中竟有點隱約地羨慕:周偉什麼都不懂,竟然能做總導演,不就是因為上麵有人,不就是因為行政級彆高嗎?如果我有那種條件,未必就不能把晚會辦好。

我現在缺的就是機會。

初生牛犢不怕虎,郎琨不禁生出大丈夫當如是哉的感慨。

所以,當周偉來調他的時候,郎琨幾乎沒有猶豫,立即收拾好東西進了導演組。

等交接了工作,他才開始懵逼:不對啊,我根本就不認識周偉,既不是他的親又不是他的戚,為什麼就看上我了?難道是因為我的才華太耀眼,藏都藏不住?

他並不知道自己之所以能進春晚導演組,還擔任副總導演之職,是孫朝陽點的將,這也是孫朝陽給周偉提出的兩個條件之一。

這也是孫朝陽這個重生者的先知先覺,他知道郎琨未來的成就,知道他的能力會強到何等程度,未來又會有什麼的藝術成就。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天才,郎琨就是國內未來二十年內綜藝導演的最大的天才,沒有之一。

而且,此人在央視導演的職位上已經鍛煉了兩年,能力還是很突出的。

郎琨是中央音樂學員高材生,專業對口,具體業務交給他也放心。周偉這個總導演,專門走上層路線,協調各類人事關係。而孫朝陽這個重生者則最後把關。三人各司其職,完美配合。

唯一擔心的是郎琨太年輕,工作經驗不足。但春晚本就是新鮮事物,即便是黃一鶴導演在,也在不停摸索,甚至在八五春晚鬨出大事故,差點跳樓尋短見。

這種新節目天生就適合充滿乾勁,充滿想象力的年輕人。

但孫朝陽沒想到第一次導演會郎琨就激烈反對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吃麵條》。

郎副總導演的意見是,《吃麵條》這個節目故事情節太簡單,太俗氣,純粹就是搞笑,看完後不給人回味的餘地,也沒有現實的教育意義。

他說,吃麵條這個小品從劇本來看,不外乎是一個叫陳小二的演員第一次去片場拍戲,因為這樣那樣的事故,不停重拍吃麵的鏡頭,最後把一桶麵都吃光了,把自己撐得受不了。我想請問,這個劇本究竟想說明什麼,鞭笞什麼,頌揚什麼?如果僅僅是未為了獲得滑稽幽默的戲劇效果,恕我直言,這個劇本並不能讓我發笑。

他揮了揮手中那幾頁劇本:“讀這些東西的時候,我隻覺得無聊,感覺就是浪費了生命中的十分鐘。所以,我個人意見是拿掉這個節目。”

孫朝陽心想:拿掉肯定是不可能拿掉的,開玩笑,《吃麵條》播出後,小品才算是真正成為一項單獨的藝術門類。可以說,朱陳是小品開宗立派的祖師爺。能夠上央視春晚,不但是朱陳,也是導演組的一大榮譽,百年之後可是要寫進文藝史的。以《吃麵條》的質量,就算不上央視春晚,換個平台,也會大紅大紫。後人提起小品被春晚導演組槍斃的事情,在座有一個算一個,包括我孫朝陽都會成為醜角,那是萬萬不可以的。

這年代的文藝作品和新中國前三十年的文藝路線一樣有個問題——政治掛帥,或者說是有社會責任感——也不是不好,但所有文藝作品都是同一個模子刻出來,未免讓人審美疲勞。

一個文藝作品在創作的時候,創作者首先要立意,確定一個中心思想,然後再刻畫人物,演繹故事。立意大於人物,人物大於故事。為了立意可以稍微削弱一下人物,為了刻畫人物,削弱一下故事也可以。

但最後的結果是文藝作品變得不好看了。

實際上,二十一世紀以後的春晚小品都有這個毛病,一部喜劇小品,大夥兒看得好好的,結尾的時候偏偏要拔高主題,強行感動,弄成苦情戲。大年三十抹眼淚,這不是給全國人民心裡添堵嗎?

老實說,郎琨反對上《吃麵條》讓孫朝陽感到意外,這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竟老成執重成這樣,銳氣呢,朝氣呢?


最新小说: 天才模擬器,你怎麼知道我不是天才 北派摸金手記 超市通異世,我在修真各界搞倒賣 粉紅赤 八零:渣爹不仁?福寶換爹成團寵 惡雌洗白?七個獸夫黑化後爭瘋啦 修羅武神 睡眠少年 龍族:我打諾諾,真的假的? 港婚春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