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麵有什麼問題嗎?”孫朝陽聽木呐讓自己看書,心中疑惑,就翻開了,隻看了一頁,就忍不住笑起來:“嘿,老木,您還彆說,這人寫得不錯。不過,和我的風格完全是兩回事嘛。”
木呐頓足:“你還笑得出來,你怎麼笑得出來?”
孫朝陽原本以為這是一本盜版書,對這種事情他並不陌生。
重生前,兩千年初的時候,孫同學可是開過租書店的。說句慚愧的話,當時他的租書店裡基本都是盜版,沒辦法,正版書太貴。
正統出版的小說書兒,起步就是幾十塊,以每天租金一塊錢計算,至少一個月才能回本。能回本也就罷了,但你還麵臨著同行的競爭。比如當年正經出版的《原振俠》和《衛斯理》,一套好幾百塊,你的本錢還沒有收回來,書友已經在其他租書店看完,最後隻能砸手裡,損失巨大。
從九十年代開始,小說越來越長。比如租得極好的《大唐雙龍傳》《翻雲覆雨》,動輒幾十本,如果正版購入,誰受得了?
更重要的是盜版書便宜,出名的作者幾塊錢一本。至於書商從《幻劍書盟》《起點》扒拉下的小說,更是論斤賣,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雖然是盜版,但好歹要弄成一本書的樣子,書商會假模假式地設計個封麵,印上假書號,講究點的甚至還有假條形碼。另外,還有弄個假的出版社,比如青海人民出版社,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孫朝陽翻開木呐交到自己手裡的這本《文化苦旅》定睛看去,第一篇乃是《都江堰》。
他一看,頓時抽了口冷氣:“新文章?”
木呐點點頭:“對,那邊重新寫了一篇。”
實話實說,《都江堰》這篇文章在文化苦旅係列中不是太好,至少和《敦煌》《西湖》《白發蘇州》《風雨天一閣》這些名篇比起來不甚出色。孫朝陽不是太喜歡,當初抄書的時候甚至想過把它給拿下來。但琢磨了半天,自己是四川人,如果一篇四川的內容都沒有,實在說不過,便湊了上去。
這篇散文探討的是青城山的問道,和都江堰的看水,這是題眼。這種寫作手法對於八十年代的散文創作來說是新手法,很有開創性。
但此書的《都江堰》卻還是老一套的遣詞造句。文章詳細地介紹了都江堰工程的各項設施,以及其泄洪分流灌溉功能,寫了江水的浩蕩,寫灌江口二郎神廟精美的建築。
就是一篇普通的遊記。
《都江堰》後麵跟著的是《道士塔》,這可是整本書的代表篇章之一。
但是,但是……這寫的是啥啊,純粹就是一本學術論文啊。
看得出來,作者是用了心的,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從敦煌什麼時候開建,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那個時代的佛教文化思潮,寫到敦煌莫高窟如何被人發現,最後到敦煌學的創立。洋洋灑灑,五六千字。彆人怎麼樣不知道,反正孫朝陽看得過癮,連呼“長見識,長見識了。”
正讀著,那邊孫朝陽母親楊月娥已經做好了晚飯。看兒子正在說正事,也不打攪,就把飯菜送到書房了,她和老孫還有小小則在外麵客廳裡吃。
木呐剛才吃了餅子,已經半飽,現在的吃相總算是穩當了些,開始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