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老先生內心還是有點鬱悶,經常在家人麵前喊:“我要回湘西,我要回湘西。”
這麼看來,老頭其實是挺精明的一個人。我不搞文學,不留任何文字,你們想整我也找不到把柄。
相比之下,沈從汶的愛徒汪曾祺就看不穿。汪先生先創作了京劇《範進中舉》獲得當年北京市京劇調研一等獎,然後被批判。發配到張家口一個農研所當工人,主要工作是拿刷子給果樹刷波爾多液;拿鋤頭把上凍後的茅坑裡的糞便挖出來,和上黃泥施進地裡,拿著鍋鏟半夜起床煮黑豆喂牛。
摘帽之後,汪先生執筆創作京劇《葦蕩火種》,獲獎,受到周公、玉階同誌,董老接見,然後被打倒。
回到工作崗位後,汪曾祺參與創作京劇《沙家浜》,獲獎,被邀請上**觀禮,然後被打倒。
接著,汪先生靈感爆棚,繼續寫樣板戲,寫小說,寫散文,不停獲獎,不停被整,人生可謂是跌宕起伏。
假如他也能和恩師沈從汶那樣活得通透,估計命運不會這麼多舛。
不過,這也可以理解。汪曾祺比老師年輕二十多歲,又正好處於創作力最旺盛的年齡階段,你讓他停筆不寫,還不得憋死。中國傳統文人嘛,不平則鳴。
總之,沈從汶是個活得通透,很聰明的一個先生。
沈先生以前在京城居住條件不是太好,在一個小四合院裡有一間幾平米的陋室,擠得都沒辦法安置家眷,所以,他的夫人張先生則住在一公裡外的另外一座四合院的廂房中,兩人隻周末的時候才團聚一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現在國家稍微富裕了些,社科院曆史研究所建了新家屬區,沈從汶才分得一套三居室,全家老小總算是可以在一起生活了。
孫朝陽上了樓,敲了敲門,裡麵出來一位七八十歲的白發女先生,疑惑地看著外麵二人:“請問你們找誰?”
孫朝陽:“您就是張先生了,我叫孫朝陽,筆名孫三石,是《中國散文》雜誌社編輯,這位木呐同誌隻是百花文藝出版社的編輯,前來拜訪沈先生,請問先生在嗎?”
張先生眉目清秀,身材偏瘦,看得出來年輕的時候是位美人。她是安徽人,十六歲的時候來北京中國公學讀書,學西語。她文章寫得好,國色天香,最了不起的是體育很好,在運動會還拿過全能冠軍,女神標配。當時沈從汶先生在學校教書,就愛上了張先生,每天寫一封情書,他寫“願意做張女士的奴隸”儘是虎狼之語。
當初孫朝陽在書上讀到這段故事的時候,禁不住大搖其頭,不知道該如何評判。
據說,沈張的戀情當時很多文化名人還出麵撮合過,其中就有胡適之。
建國後,張先生做過小學和中學教師,退休前在《人民文學》當編輯,說起來和孫朝陽、木呐是文學同道。
當下,她就微笑道:“孫三石,我看過你的書,了不起,現在的年輕人還真了不起。那文筆,那寫作手法,那選題,比我們那代人強多了。老實說,我很吃驚,吃驚的是文學現在已經發展到這種程度了。快請進,老沈在家。”
說著,就喊:“老沈老沈,有人來看你。”
孫朝陽定睛看去,客廳裡站著一位老先生。短發全白,額頭飽滿,戴著黑框眼鏡,看起來很儒雅。他個頭雖然不高,卻顯得結實。
老先生雖然八十多歲了,但行動卻非常敏捷,大步流星走過來,分彆和二人握手。
他和妻子張先生都是身體非常健康的人,不愧是軍人和運動員出身。
喜歡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