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的作品《文化苦旅》榮獲第一屆魯迅文學獎散文獎,本次頒獎儀式於十二月十一日於國家大劇院舉行,望準時參加。
根據評委會流程,獲獎作家請於十二月九日下午三點準時在《xxx賓館》持單位介紹信、選送單位證明材料,在大堂報到,登記辦理入住,有工作人員接待。
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獎評選委員會
1984年12月1日
上麵蓋著鮮紅的公章。
久違的通知終於以掛號信的形式送到《中國散文》編輯部,送到孫朝陽手裡。
眾人都高興壞了,小玉:“孫助理,孫助理,請客呀。”
孫朝陽:“去去去,上次已經請過了,還請,誰受得了。”
小玉:“上次是電話通知,現在是正規的報道函,不一樣的。”
孫朝陽:“還沒完沒了啦,不請,堅決不請。”
眾人卻是不依,一心再吃孫朝陽一次大戶,緊著他這頭羊薅。孫朝陽也就是開個玩笑,他不是吝嗇的人,像這種幾塊錢的小招待,惠而不費,何樂而不為?
正要去摸口袋,悲夫背著手走過來。
老高主任威望高,小年輕們都畏懼他,呼一聲便散了。
悲夫同誌戴上老花鏡,仔細看了孫朝陽的通知,舒了一口氣:“總算有正式行文了,按照你的話來說就是塵埃終於落定。”
孫朝陽看了看他的臉:“老高同誌,怎麼你比我還緊張?”
悲夫:“橫幅是我寫的,也是你大林卦到單位門口的。如果出了意外,最後沒拿,我的這個人就丟大了。”
孫朝陽笑道:“事先已經電話通知過,難不成還有可能變卦,開玩笑嘛。”
“像這種國家級頂級大獎,一天沒有正式發文通知,一天都有可能發生變故。”老高歎息:“我也是在文化戰線工作了一輩子的,這種事情見得多了。”
孫朝陽一呆:“真出過這種事?”
老高點了點頭,回答說,有的,以前這種事情出得多了,鬨出過不小的風波。
悲夫同誌老江湖,見的事情多了,知道許多掌故。
小玉立即叫道:“高主任要說八卦了,快來聽呀。”
於是,一群年輕人擁過來,渴望知識的目光都落到老高身上。
悲夫推辭不過,加上年紀大嘮叨,就拉開了話匣子。說,以前,從五十年代開始,國內有個文學大獎影響力很大,雖然比不上後麵的茅盾文學獎,也算是很不錯的,文學界都認。
這是個小說獎,頒發給正規出版的長篇小說和中短篇小說集。
那時候也沒有獎金的說法,就是個榮譽,可這個榮譽帶來的東西很多,於是每屆大家都憋著勁兒去爭,大有後來茅盾獎的味道。
作品選送規則和現在的茅盾獎、魯迅獎相同,就是各省市自治區行業作協推薦,專家團初審、複審、終審。
當時優秀作家實在太多,不像現在,老作家已經封筆,而新作家還沒有成長起來,競爭特彆激烈。可以說,推薦上來的作品每本都是精品,都能拿獎。那麼,給誰不給誰,這是一個問題。
搞兩屆,各方終於達成一種默契,每屆大獎的獲獎作品要有一個行業作協推薦的作品,比如鐵路、石油、航天什麼的;一本各地作協的推薦作品;一本黨政機關推薦作品;一部雜誌社推薦作品、一部出版社推薦作品。
孫朝陽和眾人聽得都不住點頭,是啊,老一輩作家大師宗匠滿街走,人才多得令人眼花繚亂,確實不好選,確實隻能采取這種辦法,大家排排隊吃果果,達成平衡。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悲夫說:“可正因為這樣,後來就出了評選事故。”
當年有位著名作家,寫長篇小說的,在讀者中口碑極好,作品一版再版三版,曾經有一本小說還被拍成電影。
不過,他是行業作協的,按照潛規則,每屆隻能有一個行業名額。他那屆正好有另外一個作家也是屬於行業作協的,同樣優秀。而且,對方選送的作品正好緊貼時政。
評委會就做了他的思想工作,請他發揚風格讓一讓。
既然領導都這麼說了,那就給個麵子讓唄。
過得幾年,第二屆大獎開始評選。那人覺得,現在該輪到自己了吧。不料,領導又做思想工作,請他禮讓。原因是,今年行業作協獲獎名額那個,給了一位大領導的自傳,人家既然提起這事情,就得幫人辦了。
那位老作家沒有辦法,隻得悶頭同意。領導很感動說,真是高風亮節啊,我輩楷模。放心,下一屆肯定給你,如果不給你,我就不是人。
世界上的事情不外是利益二字,如此大獎,涉及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得獎的固然歡喜,落選的憤憤不平,就有人不服氣,舉報上去,說評委會按照行業和單位評選,搞潛規則搞利益輸送。要選就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不能以地域和行業分開評獎,大家要合在一起公平競爭。
事情鬨得很大,民憤也大,評委會看情況不對,就把規則改了,改成海選。
那位老作家的書和其他上百本優秀作品混在一起海選,很遺憾地落選了。
領導食言而肥,老作家終於爆發,恰好碰到特殊十年開始,就聯合一群戰鬥力爆強的作家把評委會的領導通通打倒,掛牌子、戴高帽子、剃陰陽頭、坐土飛機。
經過這一通亂鬥,這個所謂的文學大獎名聲臭了,從此消失在曆史的長河裡。
喜歡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請大家收藏:()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