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雪神劍(五)_約克城的妖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約克城的妖 > 第74章 雪神劍(五)

第74章 雪神劍(五)(1 / 1)

“劍我不會收的,雖然我此行為此而來,握著劍的你尚有屹立於世間的理由,如果將劍贈予彆人,頃刻之間怕就會煙消雲散了。”

“戰勝了我,雪神劍已然認你為主,你是一個很棒的妖怪,與世界樹的高度融合讓你與眾不同,很期待你未來的表現,替我照顧好蕾利爾,她雖然強大,但性格軟弱,很容易受到傷害。”

“蕾利爾還是由你親自照顧吧。”

“不,我已經失去繼續戰鬥的理由了,我不會像永夜一樣重生,這對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亞克斯,不,我不允許你離開。”

冰雪女王蕾利爾和月神西亞同時突破了亞克斯的結界,她們飛了過來,蕾利爾抱緊亞克斯的右胳膊,不允許他離開。

然而亞克斯去意已決,他抬起右手,身體以光的形式消散,最後摸了摸蕾利爾的額頭,說道:“守護我萬年世間,辛苦你了,是時候解開你的枷鎖了,從此以後,世上再沒有冰雪公主,隻有一個冰雪女王,便是你蕾利爾,你是冰雪係最強神明,沒有之一。”

“亞克斯,不,亞克斯!”

在蕾利爾痛哭流涕的呼喚下,亞克斯化作光輝消散於指尖,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從來都沒有,亞克斯執意往生,很可能也是不希望蕾利爾繼續照顧自己,畢竟如果以靈魂轉生的方式延續生命,他便必須度過漫長痛苦的幼年階段,而這段時期,蕾利爾必須時刻照顧他,這是亞克斯不願意看到的,他希望給予蕾利爾自由之身。

“不,亞克斯,不!”強大的冰雪女王顯露出了柔弱的一麵,手捧光輝跪倒在地上,止不住的哭泣和顫抖,誰能想到呢,本以為解除了亞克斯身上的外神邪惡的神性,他就應該靈魂轉生,回到自己身邊了,可是他卻執意選擇離開,放棄神的身份墜入輪回,去向不知道未來的地方。

蕾利爾痛哭流涕,沒有誰能理解她此刻的傷心,她寧願韓風從來沒有來過,也沒有解開亞克斯身上的枷鎖,她寧願守護禁忌之地一輩子,也不願意看到至親消失在自己的指尖。

月神西亞比蕾利爾更加難過,亞克斯的離去是所有未來的支線中都不曾出現的,這說明因為自己打破了不介入的原則而介入到約克城的輪回中,未來已經被徹底打破了,誰都無法預測將來的結果了。

亞克斯離開後,聖潔的光與蕾利爾體內飛出的亞克斯生前掌握的珍貴的神格融合在一起,化作鎧甲穿在了蕾利爾的身上,這套鎧甲本身就是法則力量的延續,代表了亞克斯對於蕾利爾的守護,是強烈的守護意誌所催動的力量,這股力量會自動護衛蕾利爾,而蕾利爾也無法控製它,在這股力量的保護下,蕾利爾甚至連自裁都做不到。

聖潔的鎧甲穿在了冰雪女王的身上,這份守護之力如此沉重,蕾利爾多麼希望亞克斯能夠親手守護自己,而不是通過生前的執念與生前所擁有的神格結合,誕生鎧甲的方式守護自己,這份守護讓她隻會更想念亞克斯。當蕾利爾穿上鎧甲的時候,天上下雪了,周圍一片寒冷,這股寒冷不僅針對身體,也針對靈魂,是冰雪女王所掌控的極寒所不具有的屬性。

以後想要接近蕾利爾恐怕都難了,亞克斯任性的行為,看上去是在守護自己的妹妹,其實變相的改變了蕾利爾的命運,讓她不再快樂。

“太魯莽了,你的行為。”韓風抬起頭,望著懸停在虛空中的雪神劍,亞克斯離開後,雪神劍留在空中,靜靜地注視韓風,劍上的力量無與倫比的強大,甚至連血離劍都不能比擬,“你的主人離開了,是否願意認我為主呢。”

韓風話音落的時候,雪神劍化作一道光,劍鋒衝前筆直的飛向了她,韓風沒有躲避,她根本不需要躲避,雪神劍直接刺入韓風的眉心,融入她的身體,成為韓風所擁有的第二把神劍。雪神劍劍長五尺,是一把重劍也是一把長劍,劍刃由寒鐵打造,刃寬而鋒利,劍柄由黃金鑄就,劍柄之上鑲嵌著六枚不同顏色的寶石,每一顆寶石都有鵪鶉蛋大小,代表了權力的巔峰和極致的奢華。

雪神劍是帶鞘的,雪神劍的劍鞘為天藍色,有著無比渾厚的質感,劍鞘之上蘊含著奇特的能量,能夠封印寶劍的鋒利,不讓神劍自帶的寒冷擴散影響周圍的環境。劍鞘重劍鑲嵌著一枚寶石,鴕鳥蛋那麼大的天藍色的寶石,劍鞘之上蘊含的奇特能量與寶石息息相關。

更為奇妙的是,雪神劍上存在著一隻劍靈,是一隻冰狐,極為強大但是很高冷,對韓風愛答不理的,韓風想要透過神劍與它交流,也被冰狐拒絕了。

雪神劍落在韓風手中,劍上的威能自然而然的傳遍韓風的身體,隨便一指便有斬天辟地之勢,是一把地地道道的神劍。隻是寶劍鋒利太容易傷人,韓風趕緊將它裝在劍鞘裡麵。

韓風還發現一件特彆的事情,那就是這把神劍無法收入自己體內,明明已經飛入眉心,與自己融為一體了,卻無法收入體內,很可能是血離劍的影響。像戒律之鎖這樣厲害的神器,不也是無法收入體內嗎,隻能隱形地帶在左手上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