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主親自盯著趙戊將聖旨寫好派人送往京城才滿意的返回科爾沁。
趙戊後知後覺發現中了大公主的“奸計”,無奈事情已成定局,感歎草原的女人比狼還狡猾。
被美色迷惑的趙戊醒悟之後智商尚且在線。
從自身角度考慮,大公主和賈蓉聯姻,他九皇子啥好處都撈不到,反而壯大了老大一派的勢力;但從科爾沁和大夏聯姻這件事去想,絕對符合大夏的利益。
作為兒子,趙戊當然清楚的知道父皇的雄心壯誌,韃靼人在雍乾朝主動和大夏聯姻,史書上將會濃墨重彩的記上一筆皇上的豐功偉績。
要知道韃靼人從來都是硬骨頭,根本看不上中原漢人,更彆說聯姻。
即便如今韃靼沒落了,那又如何?前漢匈奴單於臣服的事跡至今為人津津樂道,後世隻會記得雍乾一朝在對外交往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而趙戊作為促成聯姻的“推手”一定能夠在得到皇上的誇讚。
望著大公主儀仗遠去的影子,趙戊緊了緊身上的大氅,塞外的冬天即將到來。
“也未必全是壞事,擁有科爾沁支持的太子和賈蓉,嘿!皇上難免猜忌,時下最重要是穩住陣腳徹底掌控西北局勢,來人.....”
雖然在聖旨中寫明科爾沁為何要與大夏聯姻,但趙戊不準備等京城的明確回複,科爾沁絕對不能出事,否者阿速部統一漠北,大夏北方再無寧日。
即便阿速部統一漠北然後對大夏用兵,大將軍的分量會更重,可他學得終究都是聖人學問,不想劍走偏鋒,拿大夏的國運去賭。
趙戊很快安排使者前往阿速部告誡阿速大汗不許對科爾沁用兵,然後配合著使者的行動命令周庭、程強、李如海三人帶領兩萬騎兵前出至科爾沁和阿速部交界處駐紮。
不得不說趙戊是矛盾的,想要徹底掌控邊軍,但卻無人可用,周庭、程強和李如海還是賈蓉留下來的人,這些人參加過對土默特的戰爭,已經是整個西北邊軍戰鬥力最強隊伍。
趙戊有信心震懾阿速部,本來就不適合打仗的時節,他判斷阿速大汗隻是想嚇嚇科爾沁而已,有大夏參與,阿速大汗除非想和大夏開戰,否則一定會偃旗息鼓。
......
雍乾十年,大夏總體來說海內承平。
但在內部穩定,外部開疆的盛世下也隱藏著一些不穩定因素。
遼東。
自鎮國公被詔命回京擔任兵部尚書後,新任遼東總兵原兵部侍郎文崇到任。
大夏自建國後對於東北邊疆的管理采取的是“羈縻之策”,設立東北奴兒乾都司,通過封授衛所官職,將女真首領納入官僚體係。
並且給女真各部發放敕書作為朝貢的憑證。
女真部落的首領可以拿著敕書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路線到大夏朝貢。
而大夏則會進行隆重的招待,並進行賞賜。
目的是為安撫女真各部,使之不倒向韃靼且不對大夏邊疆襲擾。
女真在大夏處於漁獵向農耕過渡的階段,和大夏之間的封貢朝廷隻認敕書,因而敕書成為女真各部和大夏之間往來的關鍵,哪個部落掌握的敕書多,就能從大夏獲得更多的資源。
當然敕書不會無限製的發放,到雍乾帝登基時規定,海西女真999道敕書、建州女真500道敕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