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好不了多少,因為這年頭的戲院,都還在用那種極似正方形的標準銀幕呢。
這種4:黃金率的標準銀幕,是由愛迪生發明並一直沿用下來的,標準銀幕的幕寬較小,所以觀眾的視角也較小,使人的眼角受到很大的束縛,總有一種‘通過窗口看戲’的壓迫感。
這壓迫感一出,再加上銀幕偏小,又因是黑白片,這16和5的差彆,也就不大了。
所以此時的香港影壇,因為便宜,一堆人都在使用16毫米的黑白膠片。
當初抗戰勝利後,倒是有一個華裔女導演從美國帶了一堆5毫米的黑白膠片到香江,打算在這裡推廣拍攝5毫米的電影。結果全香江竟然沒有一個跟著她拍5毫米的電影,所以最後用完這批5毫米的膠片後,女導演隻好黯然離開香江回到了美國。
至始至終,這5毫米膠片的熱潮都沒帶起來。
趙樹深想著給楊秋省錢也可以理解,畢竟這年頭在香江找到一個想拍彩色片的不容易,萬一人家這部電影虧大了不玩了,以後還怎麼推廣彩色片?
“效果雖然好不了多少,但起碼好一分是一分不是,彩色片,自然是效果越好越耐看,再說了,錢不是問題。”楊秋看著片庫裡的其他設備,隨意說道。
“額,這倒也是……”
其實兩人也就這麼說說,誰不知道菲林底片越大,印上去的像素也就越多,到時候放出來的畫麵也就越精致。
5毫米膠片的像素幾乎比16毫米的高了一倍呢。
趙樹深見楊秋堅持,也就不勸了,直接走到旁邊一口箱子旁,掀開便道:“楊老板,貝靈巧的5毫米攝錄機,型號b714,擁有旋轉可變換景深鏡頭,絕對的拍攝利器!唯一的缺點,不能同步收聲。”
“哦——!”
楊秋眼前一亮走上了前去,果然看見箱子放著一架新型的攝像機。
貝靈巧這個名字,後世還存在著。
不過那時候這家公司已經漸漸衰敗,做起了掃描器的生意;但在現在,貝靈巧卻是一家強大的攝錄機公司。
比如楊秋想要用到的5毫米膠片的標準,便是貝靈巧設定並推廣的。
楊秋眼前的這架貝靈巧攝像機,比起剛剛bole的那台大了不少,但跟現在不少片場還在使用的默片時代攝像機比起來,還是小了三分之一左右。
看起來很是輕便。
機器上的機油彌漫著一股金屬味,看得出保養得很好,特彆是那鏡頭處的轉盤裝置,上麵布置著四個鏡頭,能滿足大部分的拍攝需求。
就如趙樹深所說,絕對是一架拍攝利器。
至於不能同步收聲,楊秋不在乎,他已經打算以後他的電影,為了畫麵感都得用配音!
“趙老板,我決定了就用這台,希望大觀片場,能全部的技術、物質和人員支持。”楊秋仔細地看了一番麵前的攝像機後,斬釘截鐵地說道:“當然,老話常談,錢不是問題。”
趙樹深也是臉上一喜,抱拳道:“哈哈,楊老板,那是當然,我大觀一定全力配合,不過……”
“不過?”
“不過楊老板,你想用這個拍片子,那就得等一等了。”趙樹深有些不好意思的放下雙手,訕訕道:“由於這台機子平常沒什麼人用,我們也就備了四五盤菲林做實驗用,不夠拍片子的數目。”
“額……”楊秋倒是沒想到這茬,皺了皺眉問道:“那要等多久?”
“霓虹那邊有貨就快,沒貨的話,就隻有去美國定了,那少說,也得二十天左右。”
“二十天的話……”楊秋約一猶豫,便點頭應道:“可以。”
“好,楊老板,那就祝我們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下午楊秋就收到了趙樹深的消息,霓虹那邊果然沒貨,這時候的霓虹也是黑白片居多呢,5毫米彩色膠片備得少,哪裡來的多餘膠片賣過來。
無法,楊秋也隻得慢慢等著大觀從美國那邊配貨。
這期間,王天霖的《女駙馬》終於在極速籌備中,於友橋片場開拍了。
隻是這次,楊萌並不是主角。(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