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崇氣到極點,長歎一聲,內閣這些年權力穩固,首輔大臣一人之下,由此產生的惡果何等明顯,他本以為奏事製度完備,結果呢?
淩不語更是在腦子裡過了一遍元昌國的奏折製度,正五品以上官員可上朝,不少事情可在紫宸殿裡直接奏請,這是其一。
每個月兩次的大朝會是在都城的官員皆可上朝,看似上朝的官員更多,但能在紫宸殿裡說上話的極少,大部分隻是走個形式,當麵奏事所占的比例實在是太小了。
最終能讓皇帝了解全國各地事情發生的隻有各地官員送到盛京城的折子,但因為折子質量不一,所以要求在進內閣以前先在奏事處先過一遍。
奏事處是獨立的奏事機構,由奏事官、奏事員組成,他們負責審核、收發、傳遞奏折。
奏事處主要審核奏折的內容、格式、文字、稱謂等。如果奏折不符合規定,將會被退回。
最終篩選過一遍的折子才會被遞進內閣,由內閣再根據內容的輕重再呈到皇帝麵前。
“內閣二審奏折,就審出這麼些玩意?”端木崇氣惱道:“嶺南種植出二季產稻,絲苗米可緩解荒饑之情,此是一等一的好事,你們居然按下不呈?”
趙成林等人一聽,趕緊叩頭:“陛下恕罪,內閣此前都聽首輔大人的,官大一級壓死人,臣等也不敢違背啊。”
“是啊,陛下,這篩查奏折之事本就繁瑣,景泰與前首輔大人恩怨頗深,前首輔大人若有私心,臣等身為屬下也無可奈何,還請陛下明察。”
“陛下,臣等也有難處,內閣以前唯首輔一人為尊,許多事情臣等也做不了主。”
內閣這些大學士們一個個替自己辯解,均將原因指給李拜。
淩不語嘴角挑起,這一個個的,反正李拜大勢已去,人也不在盛京城,儘情甩鍋。
不過這件事情的本質還就是李拜想壓死景泰,不給他翻盤的機會。
不管景泰在嶺南有多少建樹,山高皇帝遠,奏折又被壓,他這輩子彆想自己的功績傳進皇帝耳朵裡,想要借實績翻身更是不可能!
李拜可真是夠狠的!
但是這些大學士可彆忘記了,他們忠的是皇帝,可不是李拜,李拜不許,他們當中竟然沒有一個敢想辦法告訴皇帝這件事,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閉嘴!”
他們不辯還好,越辯越讓端木崇來氣:“你等究竟是李拜的臣子,還是朕的臣子,你們要守的是元昌的江山,還是李拜的江山?!”
趙成林等人瑟瑟發抖,大汗淋漓。
這種曆史遺留問題就是這樣,走了的倒是省事,留下的卻要遭受雷霆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