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淩赫,去找肖風,讓他安排安排在書院動點心思。”淩不語被提醒後精神一振。
高淩赫興致勃勃地離開,魏嫵揚了揚嘴角:“公子反應神速,所以手底下到底有多少人可以用?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安排好說書的事宜。”
“肖牙郎的兄弟剛從邊關過來,接過了路青雲的攤子,說起來這些人和我們一樣,都是罪臣之後,在底層混生活,科舉這條路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走,我隻是比他們更幸運些。”
“如今這些兄弟都是為謀生活混跡在各個行業,也不是全在盛京,抱團取暖罷了,要說是我手底下也不儘然,他們隻是覺得讀書人地位高些。”
淩不語話說得如此,魏嫵也隻信一半。
她早感覺得出來,雖然都是當年一起反的,但都是以淩家為主,而後來以淩不語為主。
說是唯他馬首是瞻都不為過,她眨巴著眼睛:“公子不怕陛下不喜嗎?”
朝臣抱團是大忌,而淩不語這幫反賊之後聚眾發展,會不會惹來皇帝不喜?
淩不語陷入沉思,魏嫵的擔心其實他也想過,所以他早早地在端木崇麵前提過他們這幫人是抱團發展,當時的端木崇倒沒有太大反應。
他們不過是混跡三教九流的一幫人,成不了氣候,起碼現在在皇帝眼中是如此。
“眼下陛下應覺得無所謂,將來的事誰能說得誰?”淩不語說道:“你是女子,腦中思慮卻這麼多,也是少見。”
畢竟當朝雖然民風算開化,男女大防不像有些朝代那麼厲害,但對女子的要求還是那樣。
不圖她們有大才,隻要賢良淑德為重,若是再有些才華,就足以打響賢名。
而更多普通家庭的女子隻要嫁個好夫家,操持家務,再替夫家傳宗接代就好,當朝還是以男丁為重,生男孩還是要務。
“不過是經曆與尋常女子不同罷了,且我的外祖母教導我身為女子也該有自己的誌向,不過我倒也在坊曲裡學到些本事,口技僅是其中之一。”
淩不語再問她,她卻閉口不言。
上回合在聶正受襲的事件中,若沒有魏嫵的口技也難成事,那件事情給淩不語留下的印象極深,後來發現魏嫵極少使用口技,甚至官媒所的其她媒官似也不知情。
就知道她對此極為謹慎,淩不語也再沒有提過。
至於她其它的本事是什麼,留待以後發現。
這城中的流言也不是一天興起,直到三日後才慢慢發酵,景泰的名字開始屢屢被提及。
而嶺南學子成為重要的一環。
原來像高博、程遠這樣的嶺南學子不在少數,僅在白鹿書院借讀的人數就有數十人。
那日兩人在食肆聽說書人一講,兩人回去就將景大人的過往轉達給同鄉,一幫學子替景大人打抱不平,這才曉得為何景大人這般良官為何淪落嶺南。
再加上有好事之人宣稱要將景泰過往寫成話本,這個話題一下子引來學子關切!(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