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大人,這位就是淩大人了,也是我朝目前唯一一名懂得西洋語的大人。”林正故意強調道:“大人如今身兼三職,剛從工部趕過來。”
“是嗎?”呂方說道:“可卻還有時間沐浴?”
“身上有味前來見大人及外賓有失禮儀,”淩不語說道:“至於是什麼味道,事關工部機密,恕不能向大人道來。”
一名話把呂方堵得無話可說:“你來了就好,正好我們要向他們宣講本朝的海上關稅之事,勞煩淩大人翻譯一下,為以後做個準備。”
這關稅說來也是曆史悠久,起源要追溯到春秋時期魯國的大夫臧文仲,臧文仲為彌補財政不足,在魯國設了十六個收稅的關。
這十六個關是諸侯各國交往的必經之地,商品與人員流通必定要經過,以前互相往來多,所以這一筆收益十分可觀,但此舉無疑是與民爭利,弊端也不少。
後來西漢初年為了活躍經濟,關卡被撤,關稅撤免,直至對外貿易興盛,關稅又東山再起,淩不語對另一個空間的關稅了解就隻有這麼多了。
而在元昌,有從量計征和從價計征兩種關稅方式。
從量計征是針對可分割、可儲存的實物商品如布匹、絲織品、糧食、茶葉、金屬等以商品貨物的數量或重量為計稅依據,征收實物關稅。
而對騾、牛、豬、羊、雞、鴨、皮革和藥材等不能分割的商品,以實物形式征收關稅不現實,隻能從價征收,即以商品貨物的市場價值為計稅依據,以貨幣形式來征收關稅。
關稅稅率一般為一成,但有些特殊的商品稅率極高,要實行累進稅率,比如糧食、鹽等需要壟斷的商品,出口也需征稅,主要為了防止外流。
而市租以市租以買賣成交額為計稅依據,市租率約百分之二,這是城中的商戶零售的稅率。至於海上貿易的關稅則又有不同,市舶司今日是有備而來。
從陸上關稅到市租都講得清清楚楚,那漢斯倒也聽得認真,還用紙筆做記錄,講到海上貿易關稅時更是豎起了耳朵。
“漢斯先生生,我朝向外商征收的關稅名為下碇稅,外商交納舶腳之後,可以在境內自由貿易,稅點與我朝地上的關稅一致,為一成,但不從量,隻從價,另外,本朝設有六個商貿碼頭,由地方管理。”
“以前曾有外商試圖以行賄地官方員來避稅或逃稅,恕我提醒一句,若有此等行為是觸犯我朝律法,無論是我朝的地方官員,還是行賄之人,都將問罪。”
“還請漢斯先生牢記這一點,切莫行錯道,另外我朝還有互市監管理陸路的外商貿易,會對外商進行稽查,此舉隻是為了防止偷漏國稅、逃避賦役、拐賣人口,以及查清來自境外的破壞活動,實行嚴格的過所製度。”
“過所,這是何意?”漢斯的眉頭越皺越緊。
還能是什麼,就是針對外來人的人口登記唄,相當於在境內通行的通行證,這樣可以對外來人進行跟蹤調查,也不至於失控。
淩不語得知元昌還有這種製度的時候都歎為觀止,再一次佩服古人的智慧,這不就是給外國人辦的臨時居住證嘛!(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