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這次竟是因禍得福。如今想來,我還得感謝那個王安,若非他,我絕無可能接觸到監察局的網絡。”
李景元深知人脈的價值,無論商界還是政界的人脈,對他都至關重要。尤其是初入商海的他,能走到今天全憑獨到的眼光和前世的經驗。若有適當的人脈支持,李景元的路絕不會如此坎坷。
慶幸的是,一切都在穩步發展中。對李景元而言,現在的目標就是壯大事業。換了彆人,或許早已心滿意足,但李景元見識過真正的星辰大海,這點光芒怎能令他滿足。
解決王安的事後,李景元才有空安撫何嬌嬌。先前沒去安慰她,並非不關心,而是太在意,不容許王安傷害她和月月。
“這樣的事不會再發生了。不過有些變故難以預料,你必須確保自己的安全。我不想因為某些事失去你和月月,你們對我來說無比重要,是我在這世上唯一的親人。”
李景元的話語平實,何嬌嬌卻無法完全理解,她根本不清楚李景元的心思。
在這個世界,李景元確實隻有她們倆親人。無人知曉他的孤獨,他隻是逐漸適應了這個時代。他拚命賺錢,既為了開創一番偉業,也為了更好地融入其中。
“我懂了,你自己也要小心,彆太拚。我能做的就是照顧好家,現在我們也不缺錢。”
李景元明白何嬌嬌的關心,但他沒有回應。就算向她坦白,她也無法理解他的決心。
“我會小心的,我已經跟錢波打過招呼,日常有困擾可以找他幫忙。”
何嬌嬌回去繼續商場的工作,留下李景元獨自沉思。理發店的發展暫時遇到了瓶頸,短期內難以開設第二家分店。這次經曆讓李景元意識到自身的不足。
若有其他理發店與他競爭,他的優勢將大大削弱。儘管目前尚無人具備挑戰資格,但李景元必須提前準備。
他明白,一旦等到對手出現再行動,就太晚了。
如果李景元的一生僅限於此行,他必定全心全意地拓展他的理發事業,然而理發店對他而言,就像販賣鱔魚,隻是他起步的踏板罷了。
一旦積累了足夠的資本,李景元必定會告彆理發店,正如他有了錢開設理發店後,便放棄了捕捉鱔魚的營生。
他需要尋找另一個盈利的項目,雙管齊下既能確保安全,也能累積更多財富。
然而,他尚未確定新的方向。
正當李景元深思之際,賀龍找到了他,賀龍的製衣廠堆積了大量的衣物,他感到壓力山大,若再無法售出,他隻能關閉工廠。
賀龍來找李景元,希望能得到一些建議,或者李景元能否接手製衣廠。
這讓李景元陷入困境,以他目前的資本,接手賀龍的製衣廠幾乎是不可能的,資金短缺,根本無法立刻接手。
更重要的是,李景元還沒做好準備。
“賀哥彆急,先帶我看看這批衣服,看完後再想對策。”
“現在衣服真的越來越難賣了,倉庫裡積壓了很多,已經有五個半月了。”
賀龍的話讓李景元驚訝,他原本以為最多積壓一兩個月,沒想到時間如此之長。
難怪賀龍急於脫手製衣廠。
估計賀龍的收支已出現不平衡,照這樣下去,工廠早晚要關門。
賀龍的製衣廠位於郊區,離李家村很近,幾乎在村莊和縣城的中點,他們很快就到了。
李景元曾去過一次製衣廠,那次是為了支持何嬌嬌,他並未仔細考察過那裡。
此次在賀龍的引導下,李景元首先參觀了製衣廠的整體。
製衣廠規模宏大,占地約五千平方米,賀龍經營得還算有條理,擁有完整的生產線。
從布料到成品,衣服從廠裡出來就能直接穿。
這相當便利,質量也不錯,賀龍是個誠信的商人,沒有在原料上偷工減料,也沒在設備上動任何手腳。
然而,衣服依然滯銷。在李景元看來,原因是款式過於單一。這樣的衣服,每人有一兩套就足夠,再多購買也沒什麼用處。
就像理發一樣,大家都頂著類似的發型,自然不會去追求花哨的樣式。
但若有人引領了新穎的潮流,並引發了跟風,其他人肯定也會躍躍欲試。
這就是李景元的理發店之所以火爆的真正原因。
講實話,服裝廠與李景元的理發店在本質上並無差異,都是以客戶為中心,一切行動皆為取悅顧客。
“這也太過分了,庫存這麼多衣服,時間一長恐怕品質會下滑,必須儘快清倉,否則這些衣物就成廢物了。”
浩龍最終帶李景元來到倉庫,眼前堆積如山的衣物讓李景元也不禁頭皮發緊。
儘管他事先已從消息中有所預感,但親眼目睹如此龐大的庫存,李金忠才真切感受到銷售壓力之大。
“正是如此,我不能再拖延了,這批衣服若賣不掉,工廠不僅會垮掉,還會背上沉重的債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