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告知,弘暄沒等到康熙,便先去太後宮裡了,說是三胞胎今兒在慈寧宮給太後解悶,他去照看一下,待會兒再過來聽康熙的教誨。
康熙淡淡道“宣他過來。”
但當弘暄趕過來時,康熙卻隻久久的盯著他,沒說一句話。
弘暄有些奇怪,擔心的輕聲喊道“皇瑪法,皇瑪法…”
康熙回過神來,揉了揉眼睛,“太後精神可好?”
弘暄道“挺好的,還誇弟弟們唱的軍歌好聽。”
康熙有些奇怪,太後可隻會蒙古語,軍歌可是漢語啊?
弘暄不等康熙發問,便笑道“這誇獎是弘曆討來的。”
康熙笑著搖搖頭,老十家的孩子好似從來都不知道含蓄兩字該怎麼寫,想到這,又看了看弘暄,是啊,連弘暄都直言不諱的說過,爵位可以讓給弟弟,但皇位那就另說了。
康熙想了想,問道“你怎麼看弘政上的折子?”
弘暄見康熙態度嚴肅了些,也斂了笑顏,正色道“上書房裡都傳遍了,大家都讚弘政腦子好使呢。”
康熙不大滿意,“你怎麼看?”
弘暄道“弘政的法子的確不錯,大炮寄存倒可以考慮,但沒必要定在安居島和呂宋,畢竟這兩地到廣州一帶還有些距離,容易讓海盜鑽空子,倒可以在廣州附近找一個小島,這樣立馬就可以張貼告示,叫洋人照章辦理,反正一來一去也花不了多少時間,不過,弘政製定的章程倒是不錯,不用改動太大。”
康熙點點頭,還是弘暄務實,一幫朝臣食君俸祿,竟然隻知道挑錯,壓根不去思考如何完善方案,或者說,不願意完善此方案,打擊政敵第一嘛…
“那農作物最低價呢?”康熙又問道。
弘暄道“這主意其實比大炮寄存更好,畢竟這是關係到天下民生的東西,雖然牽扯太大,不可貿然行事,孫兒覺得前期準備工作必須得仔細了,戶部應該將荒年、豐年的糧食產量、價格按各縣做個詳細的統計,朝廷可從中選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縣來試試…”
大炮寄存弘暄算是和康熙想到一起了,但很明顯,對於農作物最低收購價,康熙卻不認可弘暄的建議“這種事不試都知道,朝廷沒那麼多的銀子!”
弘暄道“皇瑪法,廣州一帶的洋行流行囤貨,這囤積糧食若能經營得好,朝廷平抑荒年糧價將容易得多,糧價隻要不瘋漲,百姓的日子便能過得下去,朝廷還不用或隻需少撥些賑災糧。”
康熙想了想,道“怎麼個經營法呢?”
弘暄笑道“這事沒準九伯會有好主意…”
康熙思索了一下,道“你八伯來負責如何?”
弘暄想了想,“應該也行,如果八伯願意多問問他鋪子的掌櫃。”
康熙又道“那你四伯呢?”
弘暄道“應該也沒問題。”說完,弘暄又道“皇瑪法,不管是哪個伯伯叔叔,這事最終肯定都會辦下來,隻是看誰少走彎路罷了。”
康熙感歎道“少走彎路,唉,走之前誰知道那路是直的還是彎的…”
請大家多多支持,謝謝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