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愧為父子_重生之十福晉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十福晉 > 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愧為父子

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愧為父子(1 / 2)

重生之十福晉!

接下來的時間裡,其木格除了忙碌的在紫禁城和家中來回穿梭,倒也沒什麼煩心事,因太後病重,選秀之事宮中便沒人提及,蒙古人都巴巴的去遞折子,要求天天在慈寧宮外給太後磕頭祈福,沒再來煩其木格。

而孩子們也挺聽話的,弘暄雖然也和老十一樣,找準一切機會去和在兵部幫忙的弘春套近乎,但卻沒什麼出格的舉動。

雖然弘曆被先生告到了康熙處,這家夥在上書房威脅先生罷講論語,改教孫子兵法,否則就率領學生罷課,但康熙也沒發雷霆怒火,隻是叫老十回家好好教育。

老十沒訓弘曆,而是將弘參和弘豐說了一頓,“你們怎麼看著弟弟的?”其木格一瞧,哪能這樣啊,弘參和弘豐難道能守護弘曆一輩子不成?趕緊將老十趕走了。

不過,其木格也沒訓弘曆,隻是問道“府裡先生不是在給你說孫子兵法嗎?你怎麼還在上書房鬨?”

弘曆道“可其他人不懂啊…”

其木格糊弄道“你是元帥,你比他們懂得多,是正常的。”

弘曆想了想,道“二哥三哥他們也聽府裡先生講了的…”

其木格還沒出聲,弘豐就道“二哥是軍師,應該比元帥懂得多,要不怎麼出主意?”

弘曆點了點頭,“三哥,你是右前鋒…”

弘豐氣道“我是你三哥,比你懂得多怎麼了?”

弘曆做了個鬼臉,“不就是我多了句嘴嘛,三哥,你生什麼氣啊。”

原來,弘曆要求上書房先生改教學內容是獲得了弘參和弘豐同意的,隻是在和先生交涉時,弘曆自作主張的加了一句,威脅要領導學生罷課,打了弘參和弘豐的一個措手不及。

好在康熙沒小題大做,老十沒背上個教子不嚴的罪名,所以其木格也就隻是老生常談了幾句,不外乎就是要弘曆遵守紀律,專心聽講雲雲…

所以,總的來說,其木格的心情還算舒暢,血壓也在正常範圍內上下浮動…

可不想,沒兩天,九福晉就在慈寧宮的院子裡拉著其木格的手,含蓄的告訴其木格,三胞胎好像不注意搞好同學團結。

於是,在宮裡照顧太後,累了一天的其木格回府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三胞胎叫到跟前,問他們是不是和九阿哥家的小孩鬨矛盾了?

三胞胎齊齊搖頭,然後在弘參的敘述下,其木格總算了解了原委。

原來,太後這一生病,皇孫們在課間休息時也不敢開展課外活動,萬一康熙發神經,給他們冠一個不孝的罪名,那這輩子可就毀了,所以,大家都不約而同的拿出紙張,自發的抄經給太後祈福,雖然,其木格認為,肯定是大人背後教的,但好歹做足了麵子工程。

但是,如此一來,弘曆成立的兒童團就成眾矢之的了,借著保家衛國的名號,一到課間休息時分,便在院子裡瘋鬨起來,美其名曰,實戰演習…

都是一群小孩,大些的還能控製得住自己,小點的,心裡早癢癢了。

因此,九阿哥家的四個小孩拉上弘晝—乾隆很有忍耐力,心無旁就的埋頭抄經書,好像和太後感情特深,便主動向組織靠攏,要求加入。

弘參代表全體成員對他們表示了熱烈歡迎,小家夥們臉上的笑容還沒散去,就被弘曆給氣著了,因為他是征西大元帥,每人的分工由他負責,這小子竟然讓他親愛的九伯的兒子領著伴讀去扮演叛軍…

新成員自然不乾,我們不來,你們的叛軍全是伴讀,憑什麼我們一來就給叛軍充血?堂堂皇孫士可殺不可辱也…

弘曆也振振有辭,說他要演練以少勝多,還拿出元帥的派頭,說什麼軍令如山倒,下級隻能領命不能質疑…不過,最後一句話還是彰顯了小孩子脾氣,“你們不樂意,就不帶你們玩。”

於是,弘參和弘豐還沒來得及相勸,九阿哥家的四個小子和弘晝就很有骨氣的甩了甩袖子,揚長而去。

可一回去後,沒兩天,幾人就後悔了,當叛軍也好過時時寫字不是?可皇孫也是要臉的,實在拉不下臉再去打申請,而三胞胎也沒主動向他們示好,這煩悶之下,回府後言語中便對三胞胎很是不滿,不想,被九福晉聽到了,了解了情況後,九福晉也覺得三胞胎有些不知輕重,皇孫怎麼能去當叛軍?便找其木格告狀了…

其木格問了情況後,便通知弘曆,明天主動給那五個小屁孩發聘書,反正又不用發響銀,在正規大軍裡想安多少職位都沒問題。

弘曆很不情願,說是好不容易遇到幾個後來的,不給安置到叛軍裡簡直是天理不容。

原來由伴讀組成的叛軍戰鬥力有些差,倒不是實力的問題,哪個伴讀敢拚了老命的和皇孫對抗?所以弘曆便覺得很不過癮,一直在想法改變,可惜,沒人樂意加入叛軍隊伍,就是弘曆自己也不願意以身作則。

其木格想了想,便道“那就不提什麼叛軍了,就分紅方藍方,反正是演練,一方進攻,一方防守就是,朝廷的軍隊還不是有防守的時候?所以沒必要去爭了,誰進攻,誰防守,抓鬮決定就是。”

弘參和弘豐忙拍手叫好,為有這麼個英明的母親而驕傲。


最新小说: 靖難攻略 主播單手壓ak,震驚了全網 撕夜 被趙王趕走,始皇拜我為丞相 咬夏棠 農民小神醫 鎧甲:朝九晚五?可我是幽冥魔啊 讓你裝傻,你把皇帝逼退位了? 修行十三年,才獲得二郎真君傳承 大秦係列:穿越成嬴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