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人趕走後,其木格做的頭一件事就是請內務府的管事將老十的奶媽曹嬤嬤的入宮手續給辦了。
曹嬤嬤雖然也是刻板的人,但難得人家有一顆忠心啊,而且還熟知宮中的規矩。
本來其木格是想再弄幾個蒙古人來的,但被弘暄製止了,說老十如今領兵在外,稍後又會統領蒙古八旗的兵員,康熙不可能不忌諱,若此時再將毓慶宮弄成蒙古人的天下,難保康熙不采取非常手段敲打其木格,因此,其木格隻得作罷。
好在曹嬤嬤也是有兩把刷子的,雖然一直在老十府中榮養,沒掌實權,但業務能力是一點沒丟,進宮當天就幫著安安擬定了廚房人手。
當然了,幾個兒子女兒的嬤嬤們也都給升了職,一人負責訓練一撥新人,所以宮女這塊倒是很快就理順了。
但太監總管卻不好找,徐公公和小英子都是用得著的人,但是,這兩人一個獨自在京當了許多年的管家,一個負責打理京中一半的生意,都習慣了有限的自由,手中也有了不大不小的權力,猛然間叫他們回到宮裡處處給人裝孫子,誰心理舒坦啊?再說了,他們倆留在老宅,若有什麼不測,也能及時有效的一切後勤支持;因此雖然兩人都打了調職申請,但其木格卻沒動他們,對外麵說徐公公老了,身體不好,隻能當顧問,做不了一把手;而小英子雖然年輕,但卻是給安安預備的管家,目前的任務是給安安拚命掙嫁妝。
因此便將以前老十額娘宮裡的一個老人給提了上來,雖然態度很好,但是能力明顯不夠,否則也不會有茶水房血案發生了,所以其木格隻好將他貶為副手了。
至於主管人選,其木格隻能從弘暄阿哥所的貼身太監中選了,唉,也不好找,要麼是能力不足,要麼是年齡太輕…
其木格聽安安說起此事,也有些頭疼,“實在不行,就讓年紀小的先試試。”
其木格這廂在頭疼呢,乾清宮的康熙心情也不輕鬆,也在說著其木格家裡太監總管的事“這是太子拿的主意還是太子妃自己定的?”
康熙並不是自言自語,地上還跪著一人。
跪在地上的人沒抬頭,道“奴才不知,但據奴才這些年的觀察,太子是從不過問內宅之事的。”
若老十家有人在此,肯定會大吃一驚,因為回話的人赫然正是蔣先生。
康熙道“你說太子妃到底是有心機還是沒心機?”
蔣先生道“太子妃不象是有謀劃的人,從她給府裡製定的章程就能看出來,一是一,二是二,簡單直接。”
康熙道“那她府裡給打理的井井有條,銀子也存了不少,就憑那簡單的章程?”
蔣先生忙道“章程雖簡單,但執行起來卻不打一絲折扣。”
康熙道“雍親王治家也嚴啊,老四的福晉行事還穩重的多。”
蔣先生道“這,關鍵在於太子妃沒受到什麼肋製。”
康熙沉吟了片刻,又道“她插手了多少外頭的事?”
蔣先生想了想,道“太子妃一般也不管外頭的事,但隻要涉及到洋人,太子妃便會很上心,細細一想,這麼些年來,太子妃插手的事都和洋人有關。”
康熙轉動了一下扳指,“蒙古那邊呢?”
蔣先生道“除了想貼補幾個娘家哥哥,其他也沒管過。”
康熙道“沒提過將娘家侄女說給弘暄?”
蔣先生搖頭道“從沒。”
康熙緩緩點點頭,“既然太子留你在京輔佐大阿哥,你就用心辦差吧。”
蔣先生卻沒跪安,而是欲言又止的看著康熙“奴才多一句嘴…”
康熙揚揚眉。
蔣先生道“這些年打太子妃主意的人不少…大概都不想讓太子後院安穩吧…太子妃這麼多年其實從沒有平衡內宅女眷的經驗…”
康熙不耐煩的揮手趕人了,等蔣先生走後,康熙很是鬱悶的自言自語道“這也能成理由?!”…
這章過渡,嗬嗬
總算將昨天的補上了
請大家多多支持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