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十福晉!
老十幽幽開了口,嘴角帶著笑,但眼裡卻是一片冷意,“八哥,你小小年紀就出來辦差,是皇阿瑪倚重的皇子,朝中大臣沒人不佩服你的能力的,弟弟我一直也以八哥為榜樣,想實打實的為朝廷做點事…”
八阿哥靜靜的看著老十,沒老孔雀的去謙虛,等著老十說但是。
老十沒用“但是”,而是選擇了“不過”,“不過,八哥,不知是你退步了,還是我長進了,怎麼今天我聽你說起來,顯得那麼沒水平呢?真不知這些年你是怎麼在吏部混了個無功無過?”
八阿哥不動聲色道“請太子賜教。”
老十蔑視的掃了眼八阿哥,道“八哥,我八旗健兒血灑西藏,為的就是給和碩特蒙古管理西藏掃清障礙?在你眼裡,我八旗健兒的血就這麼不值錢?”
說完不等八阿哥回應,就對康熙道“皇阿瑪,兒子以為,如今西藏不宜再設立什麼司第,不如多設幾個噶倫,讓他們共管事務,這樣也便於朝廷管理,隻是尚未物色好合適的人選,所以便沒給皇阿瑪上折子,不過,兒子回京前已經交代了十四弟,叫他多多留意,兒子的意思是設四個噶倫,這人數是否合適,還請皇阿瑪定奪。”
康熙淡淡的道“嗯,倒是知道從長遠來看問題了,不枉費朕放你出去曆練,你先上折子吧,至於人數,暫時就定為四個吧,至於人選,不著急。”
康熙此話一出,八阿哥臉一下就紅了,這不是變相說八阿哥目光短淺嗎…
老十應了聲,又衝四阿哥道“四哥,十七弟不懂事,你這個辦差阿哥該懂啊,就算你隻懂追虧空,不懂什麼軍政大事,那也該給十四弟去封信,請教一二再說話吧?”說完老十便扭頭對康熙道“就兒子看來,羅卜藏丹津遲早必反。我大清如果已經到了要用女子去贏得區區幾年時間的地步,彆說安安了,就是讓我去給老母豬當上門女婿,我也絕不說個不字!傾巢之下焉有完卵,這個道理我還是懂的。”
說完,老十便問到四阿哥,“四哥,官員到底虧空了多少,讓你覺得我大清是外強中乾不堪一擊?”
四阿哥鐵青著臉,說“太子還請慎言,我隻是不希望再動乾戈,好戰必亡這個道理想來太子也是懂的。”
老十笑道“四哥,彆看你說起禪經來一套一套的,這學問嘛,還真不咋的,你到底知不知道什麼是好戰必亡啊?”
三阿哥還是按捺不住,跳了出來,“那就請太子給大家解釋一番吧。”
老十看了眼滿朝文武,道“文官學問都不錯,不過武將嘛也許理解力就差了點,得,我也就不往深奧了說,就舉個淺顯的例子吧,我家弘曆沒事就去打四哥家的弘曆,好戰必亡就能勉強用到我家弘曆身上,不過如今的情況是,四哥家的弘曆要警告我家的弘曆,再打他就武力伺候,四哥卻給喝止了,說是好戰必亡,叫他家的弘曆將心愛的玩意兒送給我家的弘曆,以討得我家弘曆手下留情…”
雖然老十一口一口我家的弘曆,四哥家的弘曆繞得大家有些暈,但大夥卻還是聽明白了,一幫武將繃著臉想笑卻不敢笑,一乾文臣雖然覺得老十說的有些牽強,但卻也找不出好的論點來反駁,隻好勉強閉嘴沒反駁。
老十說完後還挑釁的橫了四阿哥一眼,道“我終於知道皇阿瑪為什麼立我為太子了,因為四哥隻知道伸長脖子讓人打,八哥隻知道墨守陳規,我好歹還知道展現一下咱大清的雄風。”
弘暄立馬跪下了,高呼“皇瑪法英明。”
當然,大夥也敷衍的歌頌了一下康熙。
歌頌完後,十七阿哥小聲嘀咕了一句,“誰不知道這太子之位是自薦來的…”
老十嘿嘿衝十七阿哥笑道“你自薦一個試試?”
十七阿哥趕緊又跪下了,忙著對康熙表白“兒子斷無不臣之心,請皇阿瑪明鑒。”
是了,如今老十已經是太子了,君臣名分已定,這時再自薦,和造反有什麼兩樣?
康熙沉默了一會兒,出聲了,叫四阿哥和八阿哥要與時俱進,彆不懂裝懂,讓人笑話,至於十七阿哥,也許是太不起眼了,康熙壓根就沒訓他,完全當他是空氣,倒讓十七阿哥更鬱悶了。
安安的婚事剛告一段落,彈劾老十的折子便蜂擁而上,是的,這次是直接彈劾老十,說老十在青海耀武揚威,天天變著法的擾民,奸淫擄掠無所不為,簡直是丟儘了朝廷的臉麵。
禦史並不是無的放矢,人家將時間、地點、事件、人物這幾個要素說得是頭頭是道,聽得老十都以為自己真乾了這等齷齪事。
不過,老十卻沒動怒,讓安安嫁給羅卜藏丹津老十都沒跳起來,何況給老十潑汙水,所以老十隻是淡淡的請康熙將彈劾他的禦史派到青海去實地調查一番,“免得張口說瞎話。”
…
隨後整個早朝基本上成了攻擊老十的聚會,雖然對手的陰謀詭計都遭到了挫敗,但卻越挫越勇,最後連老十懼內都給搬上了台麵,讓弘暄都忍不住要爆粗口了。
對於懼內一說,老十真火了,是可忍孰不可忍,那時可沒新好男人,愛妻模範之說,堂堂男子漢怕老婆那簡直是讓人笑掉大牙的事。
老十眉毛一挑,向彈劾他的家夥勾了勾手指,“你一天罵你媳婦幾頓?”
彈劾之人忙說,他可是讀了聖賢書的,不知道臟話兩字咋寫。
老十又問“那你一天打你媳婦幾頓?”
彈劾之人忙搖頭,說他可是謙謙君子。
老十想了想,又問“喔,那你幾天給你媳婦一碗飯?”
彈劾之人忙說他是有能力讓自己媳婦過上溫飽生活的。
老十皺了皺眉,表示不解,“你沒打你媳婦,我也沒打,你給你媳婦一日三餐,我也一樣,你沒罵你媳婦,我還罵了的,怎麼反而是我懼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