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弘暄還想爭論,其木格便道“知道你們幾個感情好,可你瞧瞧裕親王那一支,那些爵位低的還不是照樣過得緊巴巴的?你皇瑪法和老裕親王感情也好得很,難道你皇瑪法就不想多照拂一二?但那也得能照拂得過來啊!人人都有不得已,不是想怎樣就能怎樣的,額娘這樣分配,隻要日後當皇帝的不起歪心思,咱們這一支的子孫就算沒爵位,也能過上寬裕日子,你們一個個不要目光那麼短淺,多為後代子孫想想。”
弘暄一聽,覺得其木格說得也在理,換誰當皇帝也不可能給所有侄兒親王爵吧?因此,便沒再攔,隻是小聲道“皇額娘,您該自稱皇額娘了。”
其木格翻了個白眼,“皇額娘我慢慢改口,不行啊?”
安安忙笑道“皇額娘,將鐘表作坊也一並歸公吧,這樣至少能讓沒用的兒孫今後也能多分點,本來女兒家就不該分家產的,我已經占便宜了…”
其木格擺手道“咱們家兒女平等,還有嫁妝是嫁妝,你彆弄混在一起。”
安安道“日後若我有了妹妹,她的嫁妝呢?”
其木格道“不用你操心,府裡還有黃金白銀呢,好了,你和弘暄趕緊商議個詳細的章程出來,記住了,得防著日後的皇帝起歪心,一條一款給我弄仔細了,不能給人可趁之機。”
弘暄和安安最後起草的文書,堪比最縝密的法律文件了,讓其木格很滿意,這兩兒女真是人才啊,感歎完後,立馬呈給了老十,老十瞅了兩眼,提筆寫了個批語,文言文的,其木格看不大懂,反正意思就是叫曆代帝王都得遵守這個章程,還特意拿著玉璽蓋了上去,表示這是他這個祖宗立的規矩。
這章程自然也被呈給了康熙,讓康熙膩歪了很久。是啊,老十他們這樣一弄,隻要不出大亂子,他這一支的日後可都能享受老十這個祖宗的餘蔭了…
再看看如今依舊住在阿哥所裡的兒子們,再想想年前宗人府宗令簡親王報上的需要年底送溫暖的宗室低保戶們,康熙覺得麵子上很掛不住,自己怎麼就沒想到這一點呢?弄得老十比自己還英明似的。
事到如今,康熙卻是不好再從內務府拿出些銀子來,給子孫們謀福利了,畢竟名義上,內庫如今已經成了老十的,而且,關鍵是,內庫也沒什麼銀子,否則住在阿哥所的幾個兒子,康熙早將他們分出去了,也不至於拖延到老十登基了,這幫人還在阿哥所裡擠著。
於是,覺得被老十比下去了的康熙很是不爽了幾後,便硬梆梆的提醒老十,阿哥所裡還住著他的一大堆兄弟呢。
不用康熙提醒,老十也記得,之所以沒在人前人後提這事,還不是因為內庫沒銀子嘛…
阿哥所的弟弟們封爵還好說,給個貝子就成,戶部承受不了多少壓力,可分府那花費可就大了,一家就得40多萬,如今裡麵住著6個成年弟弟,總共就得40多萬的銀子啊,還彆說鹹安宮的那個廢太子,叫人家搬家,也得給點搬家錢吧?可內庫的錢也就夠宮裡嚼用大半年的…
老十真沒弄明白,呂宋那邊的黃金運回來的可不少,一多半都入了內庫,錢都花哪兒去了?但老十又不好查賬,那不是擺明了對康熙不敬嘛,隻能暗自埋怨康熙太不會理財了!真該跟其木格好好學學!
為錢發愁的老十便衝其木格嘀咕,說乾脆先找九阿哥借錢算了。
其木格聽得很無語,叫老十出去打聽打聽,看看哪個生意人家裡放那麼多現銀,建議老十不如打戶部的主意。
老十卻說“爺是最反感虧空的,怎麼能帶頭從戶部借銀子?”
其木格道“戶部本來就要給內庫撥銀子的,怎麼能說借?本來就該給好不好?不就是由每月給換成一年給一次了嘛…”
不想,老十卻道,戶部也沒多少。
其木格奇怪道“朝廷這麼窮啊?兩百多萬兩都拿不出來?”
老十歎氣道“戶部結餘本來就不多,西北那邊又在用兵,所以戶部也不富裕。”
於是,其木格想也沒想,就道,“爺,發國債吧。”
老十不大懂,問其木格,什麼是國債。
其木格解釋道“就是朝廷發債券,叫民間認購,定個一年期或三年期的,朝廷給利息銀子,利息比錢莊給得高,但卻比放貸的利息低,畢竟私自放貸是要存風險的,因此,買的人肯定還是多,而且有朝廷做後台,大家也不怕收不回銀子。”
反正後世的國債好像是不怎麼愁銷路的。
老十想了想,覺得不大好,朝廷發債,那朝廷的顏麵何存啊…
其木格見狀,便沒多勸,畢竟古代人顧忌的東西太多了,其木格到現在也沒搞明白什麼該顧忌,什麼不該顧忌…
不過,心中不爽的康熙卻在天天提醒老十得關心住在阿哥所的兄弟們,讓老十很是無奈,隻好說內庫沒錢,得緩緩,不想康熙卻來了句“有錢辦奢華的封後大典,就沒錢給兄弟們分府?”
老十還能乾嘛,隻好找到九阿哥,和九阿哥商議國債是否可行。
九阿哥聽了後,很是發了一陣的楞,以前老十借錢就理直氣壯的,難怪如今會想出國債這個主意來,不奇怪,但朝廷朝民間借債,不大好吧?
於是九阿哥便建議,不如朝廷成立一個錢莊算了,這樣收錢也快,利息也不用給幾個。
老十一聽,對啊,回頭就去朝其木格顯擺去了,其木格卻不怎麼高興,朝廷開錢莊了,那私人開的錢莊還有誰去存錢?人家是信朝廷還是信私人?九阿哥這個錢莊老板竟然想出這麼個餿主意,瞧這雷鋒當的…
但其木格可不想打擊大清本來就薄弱的商業,她還巴巴的等著資本主義萌芽呢,因此,其木格便告訴老十,朝廷怎麼好意思去與民奪利?那不是叫人戳朝廷的脊梁骨嘛…
於是,回到自家錢莊就開始後悔的九阿哥便聽到老十說,重想個不與民奪利的主意,而且要能快速回籠資金的…
九阿哥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來,隻好說不如就試試國債吧,由他來提,若阻力太大,就算了,朝廷也不會有什麼損失,大不了就是自己的名聲更壞一點而已…
老十看著九阿哥,很是感動…
老十這廂感動著,其木格卻是在歎著氣,因為第一批來參加她封後大典的蒙古人抵京了,不過不是阿巴亥部的,而是科爾沁,隨行名單中有給太後守完三年孝的娜仁吉娜…
小聲繼續求月票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