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橚聽完朱雄英的話後,沉默了好一陣,仿佛在深思熟慮。終於,他點了點頭,說道:“你說得對,雄英。五叔我確實有些操之過急了。我會記住你的建議,暫時放下這個想法,專注於其他醫學領域的研究。不過,你提到的那個能夠觀察微觀世界的物品,五叔我還是非常好奇的。你能不能告訴五叔,那個神奇的物品究竟是什麼呢?”
朱雄英微微一笑,朝著一旁的蔣瓛示意了一下。蔣瓛立即會意,走到一旁將準備好的物品小心翼翼地端了上來。隻見一個精致的木箱被緩緩打開,裡麵露出了一個令朱橚感到陌生的物品。
朱雄英指著木箱中的物品,向朱橚介紹道:“五叔,這就是那個能夠讓我們窺探微觀世界的神奇物品,它叫做顯微鏡。”
“顯微鏡?”朱橚好奇地重複了一遍這個陌生的名字,然後仔細打量著這個物品。隻見它由一個長長的鏡筒和幾個金屬部件組成,看起來頗為精巧。
朱雄英解釋道:“這個東西正是由侄兒的玻璃工坊精心製作而成的。侄兒此次前來,也正好借此機會將它帶來給五叔看看。”說著,他示意蔣瓛將顯微鏡進行組裝,並吩咐他去摘一片樹葉來。
不一會兒,簡易的顯微鏡便在朱橚麵前組裝完成。朱雄英開始耐心地向朱橚介紹如何使用這台顯微鏡。他詳細地解釋了如何調節焦距、如何放置觀察物等操作步驟。
朱橚聽得津津有味,小心翼翼地按照朱雄英的指示操作著顯微鏡。當他終於將那片樹葉放在顯微鏡的物鏡下方,並成功調節好焦距時,他的眼睛立刻被顯微鏡下的景象所吸引。
“這……這簡直太神奇了!”朱橚驚歎道,“我從未見過如此細微的世界!這些紋理、這些細胞……簡直就像是另一個世界!雄英,你是如何想到製作這樣一件神奇的物品的?”
朱雄英微微一笑,說道:“五叔,這隻是侄兒的一點小發明而已。侄兒想,如果能夠用這樣的物品來觀察人體內的細胞和組織,那麼對醫學的研究將會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侄兒也是從父王那裡得知,五叔年少時便對醫術有著濃厚的興趣。侄兒相信,五叔一定能夠發揮出這個顯微鏡的最大價值。”
聽完朱雄英的話,朱橚心中湧起了一股強烈的興奮感。他深知這個顯微鏡的潛在價值,也明白朱雄英對他的期望。他鄭重地點了點頭,說道:“雄英,你放心吧。五叔我一定會好好研究這個顯微鏡的用法,用它來探索更多醫學的奧秘。你的這份心意,五叔記下了。”
說完這句話後,朱橚看了看天色,覺得時間已經差不多了。於是,他吩咐下人趕緊準備上菜,準備開始這場接風宴。至於其他的事情,等吃完飯後再慢慢聊也不遲。
待眾人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酒足飯飽之後,大家便來到了大廳處,準備泡上一壺好茶,漱口解酒。
此時,朱雄英端起茶杯,輕啜了幾口熱茶,感受著茶香在口腔中彌漫開來,隨後緩緩放下茶杯,開口說道:“五叔,如今你有了這顯微鏡,那麼之前你說的用人來做實驗,其實也不是不可以考慮。”
眾人聞言,除了朱雄英、道衍以及蔣瓛,紛紛露出驚訝之色。而朱橚則滿臉困惑,他實在不明白,為何之前朱雄英堅決反對用人來做實驗,現在又突然改變了態度。他忍不住撓了撓頭,心中滿是疑惑。
朱雄英似乎看出了朱橚的困惑,於是解釋道:“五叔,你有所不知,用我大明之百姓來做實驗,自然是不合適的,這不僅違背了倫理道德,也會引發民憤。但是,如果我們將實驗對象換成草原之外,乃至於東海之東的人,那就另當彆論了。”
“哦?這是為何?”朱橚好奇地問道。
朱雄英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其實吧,一開始我也陷入了誤區,後來才想到,非我族類,那麼他們就不是我華夏之人,自然就與我們並無直接的血緣關係和文化聯係。因此,從情理上來說,用他們來做實驗並不會引起太大的爭議。當然,這也需要我們在實驗過程中嚴格防止消息的泄露。”
朱橚聞言,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朱雄英所說的“可以”,是建立在這樣的前提之下的。他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然而,朱雄英話鋒一轉,又繼續說道:“隻是,我們還需要考慮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實驗對象是否願意參與我們的實驗。如果他們不願意,那麼我們也不能強求。至於他們願不願意,就要靠蔣瓛或者毛驤他們了,你說是吧,蔣瓛。”
說完這句話之後,朱雄英目光轉向一旁坐著的蔣瓛,他深知蔣瓛是個聰明人,必然能夠領悟自己話中的深意。他心中想著,那些上輩子欠我們的債,也不必等到下輩子再還了。趁著這個機會,就當作是提前償還吧,這樣也能以防萬一。
而蔣瓛聽罷,嘴角就勾起一抹陰冷的笑意,他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殿下請放心,能為我大明百姓獻身,是那些藩夷之人的榮幸。卑職與毛大人自然會想辦法讓他們心甘情願地參與此次試驗。”
道衍和尚在一旁聽完眾人的對話,也露出了會心的笑容。他口中念念有詞,佛號聲聲入耳,隨後開口說道:“阿彌陀佛,正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我們天朝上國的身份尊貴,自然不能輕易以身試險。這種事情,交給那些藩夷之人去做便是。”
眾人聽罷道衍和尚的話,頓時哈哈大笑起來。朱雄英之所以之前故意套五叔朱橚的話,就是擔心他因為此事而遭到天下人的非議。
而讓番邦之人就不一樣了,讓藩夷之人參與試驗,如果運用得當,天下人也不會多說什麼,在朱雄英內心裡也不會感到愧疚。
朱雄英繼續開口說道:“五叔,雄英依稀記得,不知道在洪武幾年,皇爺爺曾派遣使者前往東瀛,希望他們能認我大明為宗主國。然而,那東瀛之人卻狂妄自大,竟敢殺害我大明使臣,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
更令人氣憤的是,此後每逢新年之際,東瀛之國也從未派遣使臣前來朝賀。甚至在雄英遊曆天下歸來之時,還險些遭到那些倭人的刺殺。幸好有道衍大師出手相助,雄英才得以脫離險境。”
朱橚聽完雄英的講述,對東瀛之人的仇恨更是如火焰般熊熊燃燒。他咬牙切齒地回答道:“雄英呐,你所說的那件事,是發生在洪武二年。當時父皇派遣了楊載出使東瀛,當消息傳回來的時候,父皇可是震怒。要不是我大明水師跨不了海,不然那東瀛早已經在我大明鐵蹄腳下了。
雄英呐,既然這些東瀛人如此可惡,那五叔就決定選他們作為試驗的對象了。這樣一來,既能為你報仇雪恨,又能讓他們為我大明百姓做出貢獻,豈不是一舉兩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