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煤球爐在江寧城乃至整個大明的普及程度已經遠遠超出了朱雄英和陶成道的預期。冬天,再也不是那個讓人瑟瑟發抖的季節。百姓們圍坐在煤球爐旁,臉上洋溢著溫暖和滿足的笑容,仿佛所有的寒冷都被這小小的煤球爐所驅散。
當事後朱雄英知道這一切,心中無比欣慰。他知道,他的努力並沒有白費,他為百姓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取暖的工具,更是一種生活的希望,一種對未來的期待。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陶成道的無私付出和江寧商會的大力支持。
然而,朱雄英並沒有因此而滿足。他深知,大明還有許多地方需要他的幫助,還有許多百姓在寒冷的冬天裡掙紮。於是,他決定將煤球爐的生產和推廣延伸到更多的地區,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這種溫暖。
陶成道聽到這個消息後,也毫不猶豫地表示支持。他知道,朱吳王殿下是一個有抱負、有愛民之心的人。於是,他們兩人再次攜手,開始了新的征程。
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等洪武十四年冬天過後,煤球爐也逐漸成為了大明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朱雄英和陶成道的名字,也將會被人們所銘記在心,成為了大明曆史上一段佳話。
新年前夕,總結一年來朝廷政務的大朝會,最後一次召開。這一日,朱雄英將作為彙報人之一,向自己的皇爺爺彙報半年多以來,江寧新政的總體情況。
“陛下駕到,百官跪迎…”隨著樸不成的話音落下,大明上至一品大員,下到六品官員,齊齊在奉天殿或奉天殿外的露台上跪了下來。
而朱雄英作為大明嫡長孫,自然是不用跟著這群文武百官一樣,事先在殿內等候皇帝的到來,而是像自己的父親朱標一樣,跟著皇爺爺從屏風處緩緩而來。
待朱元璋落座禦座,太子朱標,嫡長孫朱雄英分兩旁站立,大明文武大臣紛紛行禮高喊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右手虛引,開口走流程道:“眾愛卿免禮平身。”
樸不成也按照流程開口說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像朱元璋和樸不成這樣的話,群臣早已經見怪不怪,也不會傻傻的以為真的會無事發生,再何況,根據舊例,這次的大朝會將會是過年前的最後一次。
時任戶部尚書王時出班陳奏道:“微臣有事啟奏。”
“準奏!”
“稟陛下,洪武十三年的夏秋兩稅等其它稅銀,戶部已經彙總出來了。今年夏收米麥兩百七十萬六千四百五十石,絹四十萬四千兩百四十七疋,錢鈔一萬四千六百錠。
秋糧收米一千兩百四十一萬五千兩百四十五石,絹三十六疋,錢鈔一萬四千八百六十錠。因吳王殿下在江寧執行新政,效果顯著,其中九千六百八十八錠乃是江寧一縣所繳納的各種稅銀。
據大明各地奏報,經戶部統計,洪武十三年大明各地共開墾荒地五萬六千八百多畝,因土豆的小範圍推廣,直隸開墾荒地所占總數的七成。
而戶口黃冊,經戶部民科統計,洪武十三年人戶統計九百三十二萬一千四百三十三戶,人口統計四千三百一十二萬五千八百二十四口。
陛下,這是戶部所統計的奏報,請陛下禦覽。”說完這句話之後,王時就雙手遞出,而樸不成也心靈手巧,下來趕緊接過王時的奏折,然後放在朱元璋的禦案上。
朱元璋拿起禦案上的奏折,微微掃了一眼,然後看向王時道:“好,洪武十三年大明各項稅收共計兩千一百五十一萬九千七百五十四石,絹四十四萬四千兩百七十九疋,錢鈔兩萬九千四百六十一錠,荒地開墾五萬六千八百多畝,人口增長兩百多萬戶,一千多萬人口,效果還算不錯。
這都是咱大孫,標兒,以及滿朝文武大臣的共同努力的結果。特彆是咱大孫在江寧的新政,效果卓著,以及各項舉措,竟在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就為大明增加近十萬人口,數千萬畝良田,各種稅銀更是高達九千六百八十八錠。
咱甚是欣慰,咱大孫當居首功。”
朱元璋此話一出,群臣紛紛看向朱雄英,心中驚歎不已,恨不得自家兒子能有吳王殿下十分一的才識也行啊。
作為太子朱標的嫡長子,道祖親賜之嫡長孫,朱雄英自小便備受矚目,且其本身又極為聰慧,不僅飽讀詩書,更是精通兵法等諸多東西。
此次更是代表大明皇室前往江寧執行新政,半年多時間便取得如此顯著的效果,這簡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啊!
而王時聽到朱元璋的誇讚,也是一臉欣慰,畢竟他作為戶部尚書,對於大明的財政情況還是相當了解的。
今年大明各項稅收雖然高達兩千多萬石,但其中近一半都是來自江寧一縣,由此可見江寧新政的效果之好。
當然,這也和江寧的地理位置,以及吳王殿下的治理手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陛下說得對,這裡麵是吳王殿下和江寧百姓共同努力的結果的,才有今日之成果。當然了,還是得益於陛下您的決策,才有了今日江寧縣的盛況。”王時小小的拍馬屁道。
“嗯,你也不錯,咱會記住你的功勞的。”朱元璋笑著點了點頭道。
“謝陛下!”王時恭敬道。
就在這時,隻見樸不成再次開口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朱元璋掃了一眼群臣,然後看向朱雄英道:“大孫呐,你先來說說吧。”
像這種大朝會,正常是六部先彙報完一整年的政務,才會輪到恰好回京述職官員的出班彙報的。而朱雄英一不是六部之人,也不是外派大臣,隻要是朱元璋想要安排朱雄英排到前麵,群臣也不好多說什麼,畢竟江寧新政這樣的政績,足夠朱雄英可以擺在其它五部前麵了。
而朱雄英也早有準備,他深吸一口氣,沉聲說道:“回皇爺爺,自江寧新政推行以來,江寧府的社會風氣明顯好轉,百姓生活逐漸改善。
然而,新政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挑戰,如部分官員執行不力、國策宣傳不到位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也已經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加以改進,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