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宅院涼亭處
道衍和尚相邀邋遢道人張三豐到涼亭休憩,待兩人落座。
邋遢道人張三豐首先開口道:“廣孝,你師父子陽子近來可好?”
道衍和尚麵無表情,口唱一聲佛號後,這才緩緩開口:“張道長,家師自三年前巡遊四方,貧僧早就不知其行蹤,又怎知是否安康?”
張三豐抖了抖拂塵,望向北方兩息,這才緩緩開口說道:“也對。”
……
室內,朱雄英接著開口說道:“皇爺爺,正因統計學乃是朝廷最重要的一門學問,因此,孫兒以為,萬事萬物都需以數據為先,數據為準。
皇爺爺,孫兒舉個例子。今假設糧價每鬥為三十文錢,而明日是三十五文,後日為四十文,到了第十日,糧價漲到了一百文錢。
那麼,根據這十日糧價的漲幅進行推算,其影響因素無非就是以下幾種原因。
其一,或有奸商在囤積糧食,想肆意提高糧價,以謀求巨利。
其二,勢必大明哪個地方發生了天災乃至人禍,使得無糧進京,從而導致糧食短缺,物價上漲。
其三嘛,乃是孫兒最不想看到的事情,這事情就是有謀逆之人在招兵買馬,短時間的購糧,勢必導致某一地的糧食短缺,從而導致糧食上漲。
若是再加上一些條件的話,是能完全推算出何等原因的。”
朱元璋聞言先是感歎這統計學的妙用,後是心驚這統計學竟然還能推測出是否有人會謀反。短時間購買糧食他能理解,若是徐徐圖之購買糧食,這統計學又能不能發現有人準備謀反呢?
“大孫,那若有人不是在極短時間內采辦糧食,而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購買,這統計學還能推算出有人謀反嗎?”
此事重大,此刻的朱元璋的臉色也嚴肅起來,這大明天下是他朱家與百姓的天下,他絕不允許有人來謀害大明的社稷江山!
朱雄英想了想,這短時間采購物資,在通過數據下是很好發現不對勁的地方的,但若是有人采取徐徐圖之的策略,那就真有些難度了,但是還是那句話,既然做了,就會露出馬腳出來。
“皇爺爺,若是有人行謀反之舉,而這人又是徐徐圖之的話,確實是有些難以察覺。然,欲行謀國篡位之舉,必不會單單采購糧食,而是會購置鐵器、馬匹、甲胄乃至弓箭等物資。
皇爺爺,此次胡惟庸謀反就是例子,若天下各處都行這統計之學,我們可知兵器出入多少,人員調動情況,再結合整個趨勢,就能推算出一個初步結果。
有了初步結果,皇爺爺就能派出錦衣衛進行調查,這樣的話,可以較早的將謀逆之人拿下,免得我大明百姓受兵禍之災。”
朱元璋聽完朱雄英的話,很是認可地點了點頭。確實,正如大孫所言,在通過錦衣衛的調查之下,兵庫有人員參與了,戶部也有人參與。
這統計學倒是可以推廣大明,但那空印案尚且還曆曆在目,又怎麼確保這個所謂的數字是準確的,而不是被那些遭瘟的貪官刻意改掉的數字?
“大孫,皇爺爺覺得這內閣製和統計學都可以推行,但這空印案才過去幾年啊,這所謂的數據,也沒有辦法保證是準確的。”
朱雄英聞言陷入了沉思,這空印案是明朝初期四大案中的其中一個,具體發生時間在後世曆史學家也有爭論,有的說是洪武八年、九年,也有的說是洪武十五年。
不管發生時間是洪武幾年,反正自己所在的時空是洪武九年,事情也已經發生了。而這空印案最主要的內容無非就是字麵上的意思。
空印,空印,在空白文書上事先蓋了印章,需要用到的時候再填寫上具體的內容。雖說此案事出有因,但這空印還是影響到了皇權的統治。
皇爺爺曾規定,每年的各布政使司、府、縣都要向戶部遞交每年的錢糧、財政收支、稅款的賬目,而戶部與各布政使司、府、縣的數字必須完全一致,才能結項。如有一項對不上數字,則整本賬冊會被駁回,重新填報,重新蓋章。
身為後世之人,有網絡,有各種交通便利的工具,可以在短時間內發送訊息乃至遊曆華夏各地。但是古代不行啊,沒有網絡,沒有良好的交通環境,又怎麼可能在短時間內到達京師呢。
也正因如此,前往戶部審核的官員都備有事先蓋好章的文書,等到了京師才填報數字。這原本是元朝的習慣做法,也從未明令禁止過。
“皇爺爺,空印一案,其實也不能怪那些官吏,而皇爺爺也沒有錯,畢竟這種事情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若此等文書落入不軌之人手中,我大明百姓將受到何等的無妄之災!
然,畢竟他們不能像道祖一般,飛天遁地,神通廣大。這天下之大,無法朝發夕至,路途上的損耗也在所難免。”
朱雄英先是把舊案重新定性,然後再闡述皇爺爺的顧慮及現實情況。說完這句話之後,朱雄英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