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明愣了一下,隨即了然。
ogas,全國自動化係統,
它是舊時代紅色聯盟,一項野心勃勃的全國性網絡工程。
該項目始於1962年,曆時八年籌備,但在1970年被取消,被認定沒有繼續資助的必要。
它是紅聯曾經構想的,類似互聯網的全國性網絡。
該項目的設計者,為其提出了三級網絡結構構想:
位於莫斯科的ogas網絡中心、
約兩百個位於聯盟境內各主要城市的中級中心,
以及約兩萬個分布於國境線內經濟重要部門的終端,
在最初的設計中,這些計算機將利用改造後的電話設施進行實時通信,各終端間也可遠程溝通,極大程度提升信息傳遞效率。
紅聯的計算機專家們甚至提出,可以利用該係統在聯盟的國境線內廢除紙幣,改用電子支付。
這一構想的劃時代意義,不言而喻。
但在1970年,該團隊的後續經費申請遭到了拒絕,而在紅聯在第二十四次代表大會上,ogas計劃未獲批準,大會僅決定繼續拓展其最下級地方性的信息管理係統。
最終,不隻這個承載國家願景的計劃徹底失敗,聯盟的其他後續網絡發展計劃,也陷入了徹底的停滯。
然而,同一時間,燈塔國的計算機網絡化項目:arpa,卻取得了成功。
arpa,全稱燈塔國家高級研究計劃署advancedresearchprojectagency),
就在紅聯的ogas被取消的前一年,
1969年,arpa建成連接4個節點的arpa,采用包交換技術實現計算機通信。
1972年,arpa項目逐步開發出tcpip協議標準。
1975年,arpa已連入超過一百台主機,並結束網絡試驗階段,移交國防部正式運行。
1983年,該網絡正式拆分出軍用和民用兩部分,完成向tcpip協議的全麵過渡。
arpa,正是全球互聯網的始祖。
實際上,無論是ogas,還是最終發展為互聯網的appa項目,都是工業文明發展到特定階段,受到“控製論”啟發誕生的,引領人類信息革命的必然產物。
隻是在紅色聯盟,這種自發的、湧現式的變革,被強行終止——
ogas的失敗,並不是必然的。
而是被全聯盟上下,無數持有權力的公務人員,心照不宣地終止的。
因為,從誕生那一刻起,ogas就不是純粹的技術項目,
它被設計出來的重要目的,便是更好地執行紅色聯盟的計劃經濟政策,通過中心計算、分布式執行的方式,解決聯盟一直存在的,物資分配不均衡、不公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