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80年代!
等到兩人回家的時候已經晚上八點多了,匆匆吃了點飯,小虎就回去了,第二天小虎起來到張小雨家的時候,竹籠已經被張小雨收回來了。
“這麼多?”
小虎看著大盆裡麵滿滿的泥鰍黃鱔,震驚的說不出話來。
“是啊,從來沒抓這麼多。”
張小雨自己也覺得驚訝,這一次起碼有二十多斤,“還在猶豫什麼?立刻行動吧。”
“好,我也去買竹籠。”
小虎轉身就走,天天饅頭稀飯真是吃夠了。
接下來的時間裡,張小雨幾乎是跑遍了附近幾個鎮上大大小小的河流溝渠,將黃鱔泥鰍掃蕩了一遍。
為了賺錢,也是拚了,沒辦法,目前張小雨想不到其他快速來錢的路子,蛋雞還沒有成長起來,他不能閒著,必須馬不停蹄的積累原始資本。
抓黃鱔的時候,偶爾也能看到小虎的身影,不過這家夥好像又胖了,估計他抓的那些泥鰍黃鱔都進了肚子裡。
除了抓黃鱔,張小雨也不閒著,因為還要除草。
在沒有農藥的時代,除草的方式就是用鋤頭一點一點刨,不小心傷到豆苗的話還會被父母說幾句,這還隻是第一遍,等到大豆苗長起來之後,那時候鋤就派不上用場了,改用手一點一點拔草。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描述的就是農民的辛苦,剛好也是夏天這個時間段,當然你可以不除草,然後就會變成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等到秋收的時候就喝西北風吧。
頂著烈日勞作確實辛苦,但如果不勞作又吃什麼呢?
夏天是暑假,小蘭也要加入勞作的行列當中,一大早就被叫醒,睡眼朦朧的,那個難受啊,經常哭鼻子。
張小雨和父親先是把竹籠拿回家來,然後才到田裡勞作,此時母親帶著姐姐和小蘭已經除草一趟到頭了。
差不多到十點鐘的時候,太陽高懸,繼續乾活容易中暑,就回家休息,早上出發的時候放在水桶裡的籽瓜正好拿出來吃。
籽瓜不同於西瓜,主要以收獲瓜子為目的,原產地非洲,唐代的時候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屬低糖瓜類,比較常見的有蘭州籽瓜以及永州南部的道州籽瓜。
張小雨家裡種的是源自湖南的洗籽瓜,瓜瓤白色居多,也有紅壤、黃壤的,瓜子是紅色的,也叫喜籽瓜。
據傳,憨大出世,呆懶無食,遂問天“世上有沒有這種東西?汁可喝,肉可吃,皮可入藥,子可賣錢,而賣掉子的錢又可買回此物,周而複始,白吃白喝。有嗎?”
天曰“有。”
憨大又問“此為何物?”
天曰“籽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