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80年代!
張小雨貼完了小傳單之後,這才慢悠悠的騎著摩托車回家,剛進大莊,就看到母親周春園在磨豆漿。
一個圓形的大石磨,最上麵的磨盤有個手柄,舀半勺黃豆和水放在石磨中間的孔洞裡,用手推著石磨轉動。
黃豆落入兩個磨盤中間被碾碎,順著水流流出,落入圓形的石槽裡麵,然後在出口位置用水桶接著就可以了。
張小雨記事的時候爺爺還在,當時是民兵隊長,家裡在村子上很是風光,這個磨盤就放在他們家,用毛驢拉著跑,爺爺去世之後,就將這個石磨騰到了村頭,改成了手推磨。
“媽,我來推。”
張小雨擼起袖子,開始推磨,以他的力量根本不需要雙手推磨打圈轉,站在那裡單手就能輕鬆推動,稍微前傾彎腰就能劃一圈,比毛驢還快。
“到底是小夥子,有勁呐。”坐在旁邊嘮嗑的一個老人誇讚道。
“前幾年還是個小娃娃,眼看著就長大成人了,可有對象了?”
“還沒呢,小雨才十六。”周春園笑嗬嗬的解釋道。
“十六不小了,我十六的時候已經結婚了,年齡小好找,要抓緊。”
“不急不急,過兩年再說。”
周春園以前最是著急兒媳婦,可現在反而不著急,以前的標準是差不多就行了,現在則希望未來的兒媳婦要長得俊俏。
張小雨看似在磨豆漿,實則豎著耳朵傾聽彆人對他的評價,村裡老人對他的看法代表他在村子裡的影響力。
半個小時之後,豆漿磨完了。
“走,回家煮豆漿。”
在沒有豆漿機的時代,想喝豆漿隻能用這種辦法,高溫煮出來之後加點糖,又甜又香。
張小雨端著碗站在門口,一邊喝豆漿,一邊欣賞著火紅色的晚霞。
這時候就看到父親張平帶著一個人往家裡走來,應該是才放工,據說這次疏通汴河出動了不少專業機器,效率大幅度提高。
“五哥?”
來的人正是鄉村醫生張五,冬天是流行病的高發期,醫院的生意比往常要好不少,張五的氣色還不錯。
“小雨,去屋裡,你五哥來商量事情。”張平說道。
“好。”
張小雨連忙回到屋裡,讓母親盛了兩碗豆漿,招呼張五坐下歇息,等到父親將工具放好之後,這才詢問來意。
“什麼事?”
張五抿了抿嘴,沒太好意思說,張平見狀幫忙解釋道“是這樣的,你五嫂子不是離家出走了嗎,你五哥一個人在家又要帶孩子又要行醫,確實忙不過來。”
“嗯。”
張小雨愣了愣,沒搞清楚父親的意圖。
“這段時間我們不是在汴河上工嘛,有人在南塘村看到了你五嫂子,孩子不能沒有娘呀,你五哥就想把她帶回來。”張平繼續說道。
“這是好事啊。”
“你五哥也去了,結果被人打了一頓,你猜那個家夥是誰?就是集市上賣豬肉的,叫馬彪,這不欺負人嗎?咱們一房下,大夥都願意出力,所以我們決定今天晚上過去,就算搶也要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