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從1900開始!
他先前跟親哥哥大年已見過麵,第一次見到哥哥義兄宋小牛,有點怪不好意思的。
他拱手微微彎腰向宋小牛施禮,道一個萬福,然後坐在跟宋小牛側麵,保持一定距離,儘量避免臉對臉,嘴對嘴,怕彆人嫌棄。
實際,顧母和顧小年都明白,這病跟肺有關,鄉下稱之為‘咳嘮病’。
這種病據說會傳染人,所以讓病人儘量少出門。
宋小牛其實也猜想到了,隻不過他認為顧小年病史不長,才半年不到,現在及時有效治療,再輔以飲食營養,也許這病能夠治愈。
否則,年紀輕輕的就廢了,還短命。
就這樣,宋小牛與義弟一家人團聚,開開心心吃了頓晚餐,他還不時地給顧母和小年夾去鹵牛肉。
估計她們母子倆,小半年沒聞到肉香味了。
茅草屋裡燭光閃爍,光線雖不亮,但大家心裡都很敝亮,日子都有了盼頭,渾身有了活力。
這屋裡的歡聲笑語傳到外麵,也感染著隔壁鄰居們。
顧母臉上有了難得的笑容。
晚餐之後就是住宿,家裡就一張大木架床,是她們母子倆休息之處。
裡屋又黑又小,隻有一個小窗透氣,除了這大木架,還堆著一些棉絮、被褥等冬天物品和其他東西,沒有多餘的空間。
四月底五月初,正是黴雨季節,屋裡潮濕,咋一進去就能聞到股黴味。
顧母想讓出大木架床讓宋小牛睡,可小牛執意不同意。
最終,他和大年在外間起居室用稻草鋪地,上麵再蓋上草席,就睡了。
夏天的晚上,身上不需要再蓋什麼。
……
翌日清早,宋小牛剛吃完稀粥,門口進來一位五旬過半的老漢,抽著旱煙。
“大年,你終算是回來了,謝天謝地。”他進門就喊。
“哎喲大伯,我是準備今天去拜望您的。”顧祝年忙起身讓位。
經介紹,這位老漢是顧祝年的嫡親大伯,住在村的西南麵,昨晚聽說親侄兒大年回來了,忙不迭大清早就過來瞧瞧。
當聽說宋小牛是侄子顧祝年救命恩人時,他伸出滿是老繭的手,握著小牛的手道“我替他死去的爹謝謝您!”
說著又要下脆,宋小牛這次有防備,他連忙雙手托住沉聲道
“大伯使不得,我跟大年現在是結義兄弟了,彆再提什麼救命恩人,我都害臊,隻是大年家裡今後還得拜托大伯等親戚們關照。”
“那是當然。”老漢感動得眼眶紅紅。
“大伯,我臨時有一事想求。”宋小牛見狀就岔開了話題。
“啥事,您儘管說,彆求不求的。”
“不知村裡有否小劃船,我想租一條去趟雙棲鎮,那裡有我的一個親戚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