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山河將相關的資料挑選出來,擺在了張國棟的麵前說道“從5年前開始,江城縣紮鋼廠出現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不知道你們發現。”
張國棟看到這些資料就是一個頭兩個大,能夠把這些資料給看懂,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陸山河說道“最大的問題就是軋鋼廠的成品率,以及廢鋼的問題。”
“從5年前到現在,紮鋼廠的成品率幾乎是沒有任何的波動,但是產量在大幅度的增加,所以導致了廢鋼大幅度的增加。”
“這期間軋鋼廠還申請了資金,購買了國外淘汰的煉鋼設備,希望能夠提高成品率。”
“主要的虧損在於,兩點。”
“第1點是在於因為成品率不高,所以采購了大量的粗鋼,生產的成品鋼材數量比較少。”
“這幾年鋼材的價格的確在攀升,隨之而來的也是成本的攀升,成品率不高就導致了鋼廠其實一直是在做虧損的買賣,虧損的這一部分就是廢鋼。”
“第2部分虧損就是。這幾年鋼廠也在不斷的采購新的設備,但是這一些設備有好幾台都是因為使用不當損壞,從而盤虧。”
張國棟內心不由得對陸山河豎起大拇指,這麼複雜的財務資料,這麼複雜的經營資料,陸山河僅僅用了一個小時就將其分類歸納,並且找出了其中的症結。
陸山河又繼續說道“5年期間,整個鋼廠換了四任廠長,其中副廠長和各生產部的一些主任,也換了不少。”
“但是有一個副廠長和兩個部門的負責人一直沒有變過,這就是負責生產的副廠長杜青山,以及設備處的主任黃海,和生產處的主任陳剛。”
陸山河很快就將這幾個人和工廠虧損的原因聯係在一起。
陸山河非常認真的對張國棟說道“張哥,你看一看這份資料。”
陸山河將一份資料遞過來,這份資料是軋鋼廠那一些質量不達標的,廢舊鋼材的去處。
“所有的廢舊鋼材,都是被隔壁縣城鄰水縣鋼廠收購的。”
張國棟看到這一份資料,覺得有一些奇怪,“這有什麼問題嗎?鄰水縣鋼廠的設備要比我們先進一些,他們那邊有能力處理質量不達標的廢舊鋼材。”
“他們會把廢舊鋼材,當做原材料重新生產成品鋼。”
“我們雙方都合作幾十年了,建國之後都是這樣合作的。”
陸山河又拿出一份進貨單,遞給張國棟說道“你再看看這份資料。”
“既然鄰水縣的當場生產的是精品產品鋼,就肯定不會有粗鋼。”
“但是我們有40左右的粗鋼進口方向,都是來自於鄰水縣。”
陸山河這樣一說,張國棟好像忽然之間抓到了什麼,但是他又不知道該怎麼樣表述。
陸山河將問題點出穿,“我研究過軋鋼廠這幾年購置的設備,設備都來自於蘇聯和德國。”
“即便是二手設備,這種型號的設備是比較耐用的,恰當維護,應該不至於短短幾年就報廢。”
“所以我非常懷疑,江城縣紮鋼廠鋼材的成品率其實在5年以前就已經提上來了。”
“在生產處理上,那一些所謂的廢鋼,很有可能有絕大部分根本就不是廢鋼,而是精品鋼材。”
“這一部分鋼材以廢鋼的名義在鄰水縣轉了一圈,又以粗鋼的名義重新回到了江城縣紮鋼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