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縣紅旗國營機械廠,其性質和江城縣食品工廠一樣,也是屬於省管企業下屬的分廠。
機械廠主要是做拖拉機以及一些設備的零部件,不具備單獨生產整機的能力。
在陸山河的記憶之中,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是機械廠最紅火的時候。
那個時候全國上下大乾熱乾,搶收割搶播種搶運輸,需要大量的拖拉機。
而國產的拖拉機生產線隻是從蘇聯那邊引進過來的,再加上我們這邊的技術比較差,所以拖拉機的質量也比較差。
拖拉機壞了就要維修,江城縣機械廠恰好就是給拖拉機生產零部件的。
這無形之間反而讓江城縣機械廠火了一把。
84年85年的時候,普通工人人均工資大約在四五十塊錢,而江城縣紅旗機械廠工人的工資就能夠達到六七十塊錢,效益好的時候還能夠達到八十塊錢,有一點後世煙草專賣局的感覺。
而到90年代之後,江城縣紅旗機械廠和大部分國企一樣都犯了同樣的毛病,那就是行政效率低下,沒有任何的創新能力,再加上東歐巨變,蘇聯解體,改革開放加速,大量的引進歐洲和美國以及中國台灣地區的技術。
更多更好的拖拉機應運而生,老套的江城縣國營機械廠,沒有辦法跟上時代的腳步,最後進行改製,賣給了私人,大量的工人下崗失業。
而私人也不會運營江城縣機械廠,而是把這塊地用來開發房地產,賺得盆滿缽滿。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
上一次陸山河是以港商的身份過來和江城縣機械廠接洽的。
這一次同樣如此。
陸山河又換上了標誌性的襯衣西褲還有皮鞋。
他的圖紙就走進了江城縣機械廠。
還是那個辦公室,任主任,依舊拿著已經發汙的茶杯,喝著茶還不停的吐著茶渣。
任主任看到陸山河之後,狠狠的愣了三秒鐘。
這才反應過來,這人不是上次來找過自己的港商嗎?
任主任前段時間都還在說,這個港商怎麼還不來找自己?
機械廠明明按照港商的要求把零件做的無比的規整,就是要等著大訂單了。
看到陸山河之後,任主任趕緊放下茶杯,站起來雙手握著陸山河的手說道“哎呀,陸先生,你總算來了。”
任主任還以為陸山河這一次肯定會帶來香港那邊的大訂單,所以才會這樣的熱情。
陸山河從包裡麵摸出了華子遞給任主任。
任主任一看是華子,趕緊雙手接過煙,心裡想著香港人的生活品質就是不一樣。
任主任作為廠裡的管理層級彆和副廠長一樣,他這個級彆也隻敢抽紅塔山。
“陸先生,上一次我們給你做的那批零件你們感覺怎麼樣?這一次是不是來洽談合作的?”任主任滿懷希望的說道。
哪知道陸山河搖搖手,用十分標準的廣東普通話說道“很抱歉呀,任主任,上一批你們的零件質量的確不錯,但是你們的產能以及價格和沿海地區比沒有明顯的優勢,所以我們並沒有選擇這邊。”
“但我的父親是江城人,我對江城還是有非常深厚的感情,我認為我們還有很多事情可以相互合作嘛。”
陸山河其實一點都不想假裝自己是港商,但是他沒有辦法。
因為在80年代沒有什麼知識產權技術,私人企業才剛剛入頭。
陸山河一個人是沒有辦法和國有企業相抗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