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功!
小青和若雲難以掩飾自己的興奮之情,早把一路的顛簸和疲憊衝淡了,還笑嘻嘻地相互比劃著裝備。
沒心沒肺的家夥!看來啥事都不操心的人,反倒落得個清靜自在!
眾人很快來到了一個半山坡,放眼望去綠油油的一片,想必這裡便是茶樹了。
“今天我們先采摘‘漢綠’,這是秋季的茶葉,以采摘三葉為標準。”
男子一邊說著,一邊伸手在一棵茶樹前做著示範。
隻見他用三根手指尖輕盈地捏住茶尖部位,稍一用力便采下了隻有三片葉子的茶芽,拿到了大家麵前。
“要找準位置,不要損傷了茶樹,另外要挨個茶樹去采摘,彆遺漏了一棵,那樣很難再回頭采摘了!”
大家在師傅的帶領下,慢慢進入了角色。
看似簡單的動作,要做到準確、快速和規範,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隻見兩位師傅快速用兩隻手,同時進行著采摘,他們的速度簡直令人歎服!
所謂孰能生巧,便是這個道理。
陳功緊隨著茶農家的男子,他一邊注意觀察男子的采摘動作,一邊詢問著關於茶葉的有關話題。
“大哥在這山中種茶、采茶,恐怕有很多年了吧?”
“我的爺爺就是這裡的茶農,我們這裡的‘六安瓜片’還是朝廷的貢品呢!”
男子沒有停手,他采茶的速度令人眼花繚亂,說起茶經來也是如數家珍。
“這大彆山裡不僅有六安瓜片,還有‘小吊酒’、‘霍山黃芽’、‘豫南信陽毛尖’、‘信陽紅茶’、‘鄂東北的漢綠’、以及‘嶽西翠蘭’都有!”
陳功頭一次聽到這麼多的茶名,他以前最愛喝龍井,安吉白茶也行,最不愛喝的就是鐵觀音了。
“漢茶是不需要發酵的,撚揉曬乾即可,色澤鮮綠、茶色透亮,而且清香無比!”
跟著茶農采茶,不僅可以寄情山水,也能知曉很多茶文化的趣事。
眼前的這位茶農,饒有興趣地講了“茶”起源得名的故事。
據說,為了給普天下患病的百姓治病,有一天,神農在采藥中嘗到了一種有毒的草,頓時感到口乾舌麻,頭暈目眩,他趕緊找到一棵大樹背靠著坐著,閉目休息。
這時,一陣風吹來,樹上落下幾片綠油油的帶著清香的葉子,神農隨後撿了兩片放在嘴邊咀嚼。
沒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頓時感覺舌底生津,精神振奮,剛才的不適一掃而空。
他感到很奇怪,於是,再拾起幾片葉子細細觀察。
他發現這種樹葉的葉形、葉脈、葉緣均與一般的樹木不同,神農便采回了一些細細研究。
後來,神農就把這種奇異的“樹葉”命名為茶了。
故事雖然可以免費來聽,但采茶的任務是必須要完成的。
斜陽日暮,將最後的餘暉撒進了山林,大家整整忙了兩個時辰,至於收獲嘛……
陳功的背篼裡大約有五斤茶葉,少保和無忌采了七八斤,小青和若雲二三斤,侯嚴和吳尺竟然將背簍采摘滿了!
“咦?”
大家感到奇怪,這兩個粗人乾起細活來,竟然如此賣力,實在讓人刮目相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