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功!
遠處一座高樓耀眼奪目。
“看,那就是嶽陽樓!”
鄭老七忽然高聲說道。
嶽陽樓可是名樓,早已蜚聲四海,眾人皆知了。
陳功大為歡喜,真是機緣巧合,能夠一睹天下名樓的風采,也不枉此行了。
“我們這就劃過去!”
眾人興高采烈,倒不是嶽陽樓有多稀奇,而是聽鄭老七所言,樓下有眾多飯店酒肆,可以儘享美食。
漁船慢慢靠近岸邊,嶽陽樓三麵環水,山島竦峙,宛如一顆湖中的明眸一般……
拾階登臨而上,不斷傳來鬨市般的喧囂聲,空氣中也彌漫著飯食和果肉的香甜氣息,眾人更加來了精神。
眼前一片熱鬨景象,街道兩旁的店鋪悉數開門營業,百姓在來回穿梭,各種攤販尤其熱情好客,在不斷吆喝叫賣!
如此盛景令人大感意外,這還是元末動蕩不安的社會嗎?
大家腹中饑餓,陳功當然要儘少爺的本分,選了一家門麵闊氣的酒樓,這就進去大快朵頤了,關鍵是哥們不差錢!
在臨近窗邊坐定,此處洞庭湖水儘收眼底,亦是觀景和進食的絕佳位置。
“客官有請,既是遠道而來,便要嘗嘗我們酒樓的各種特色飲食!”
小二麻利地招呼著陳功等人,一眼就看出來者不是本地人。
“小哥好眼力,入鄉隨俗,那個啥,好吃好喝,儘管上來吧!”
陳功儼然一副少爺派頭,這家酒樓名曰“飲湖上”,倒有幾分詩意,好像誰誰寫過某首詩詞~
“好嘞,小的這就安排,一定讓各位客官滿意!”
小二應聲而去,茶童後腳趕到。
“各位爺,小童這裡有上好的君山銀針,還帶著露水,這就給爺們泡上?”
茶童約莫十一二歲年紀,手裡端著茶盤,盛有各色茶品,笑語盈盈地說道。
陳功斜眼看了一眼少年人,年紀雖小,但全身浸透著江湖之氣。
“何為君山銀針?”
茶童將茶盤端在陳功眼前,陳功饒有興趣地問道。
“哦,這位爺有所不知,此茶采自湖中的君山,產量極為稀少,自唐朝時就已成為朝廷的貢品,也隻有我們‘飲湖上’酒樓專賣,彆處絕難尋到了!”
果然人小鬼大,說起話來滔滔不絕。
“有這般神奇?願聞其詳!”
陳功興致頗高,後世曾聽說過什麼銀針、毛尖、大紅袍之類的茶品,但很少去品味過。
“這位爺好雅興,看來也是品茗的行家,小的我就再講講這君山茶的妙處!”
茶童從盤中取了少許茶葉,一邊衝泡,一邊講道
“君山銀針茶在茶樹剛冒出一個芽頭時采摘,經十幾道工序製成,它內呈橙黃色,外裹一層白毫,故得一雅號‘金鑲玉’。”
金鑲玉?我去,名字確實好聽。
隻見茶葉衝泡後,起始茶葉全部衝在上端,繼而徐徐下沉,最後全部堅立杯底。
堆綠疊翠,宛如刀槍林立,酷似嫩筍出土,實在是茶中奇觀!
“入口清香沁人,齒頰留芳,好茶,好茶啊!”
劉伯溫終於開腔了,他啜飲著香茗,嘖嘖讚歎道。
劉大仙對此讚不絕口,其餘人便都爭先恐後地品嘗起來,不管懂不懂茶道,都在發聲讚賞,絕對有附庸風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