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節。
這一年可熱鬨了,錢慶春把老丈人一家都接來村裡,提前好幾天秦小妹等人就開始備料,準備多做些月餅送人。
這輩子她不再背著娃追著吳洪斌的背影跑,專注過自己的日子,結識了很多朋友,也收獲了難得真心的家人。
中秋團圓,有些人即便不能見麵,心裡也始終惦記著,一刻不忘。
“記得給你姥姥烤兩個嫩點兒的,她年紀大了,咬不動了。”灶上,錢老太調令全家,忙的熱火朝天。
物質匱乏的年代,過年過節最幸福的事無非就是吃口香的,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算是一年到頭孩子們難得的期待。
最好的餡料是五仁,營養又滋味豐富;其次是自家製的紅小豆,細膩香甜,咬一口滿嘴豆香。
製作月餅用的模具是錢慶春做的,他苦練雕刻有一陣了,技法相當嫻熟。
不僅雕刻了吉祥紋樣,為了哄媳婦兒和妹妹開心,還雕了個“娃娃頭”的模具,齜牙樂嗬的,很討人喜歡。
這麼做的後果就是出爐後孩子們都爭著搶著要吃“娃娃頭”月餅,甚至為了搶一鍋裡麵僅兩個的娃娃頭,梁凱和大寶這對便宜舅甥當場反目,互放狠話要斷絕關係。
也不知道他們倆到底有什麼關係····。
眼看鬨的不行了,還是小妮兒翻著白眼不情不願把自己的娃娃頭讓出去,才平息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挺著快七個月的大肚子,陳媛也在幫忙包月餅,抽空看著院子裡小孩兒們玩鬨奔跑不時叮囑兩句,一臉慈母笑。
不知道是不是一語成讖,她肚子裡還真是雙胞胎,這在計劃生育的當下可招了不少人紅眼。
隻是和雙倍期盼一起的,是雙倍的生育風險。
還沒忘記方桂華剛吃過的虧,陳媛不敢養的太嬌氣,即便身子笨重也一直在力所能及的做家務事。
更何況這樣闔家團圓的日子,她也是真不想孤單單一個人在炕上歪著。
院子裡支著兩張桌,一張包餃子一張包月餅。
兩個爐子都沒閒著,堅果香味混合著麥香縈繞整個院子,保管路過的人都得香一跟頭。
方桂華和丈夫抱著孩子端著月餅過來,正巧一鍋”娃娃頭“剛出鍋,她看著老錢家這獨特的月餅模具,笑著說:“還是你們精致。”
“還有餃子呢?行啊,這夥食真硬!”方桂華把孩子遞給丈夫,上手幫忙包了幾個。
大溪溝村生活算好的,可即便這樣,能吃上月餅的人戶也不多,更彆提吃餃子就月餅了,這得老奢侈了。
也就是這兩年不興那一套了,要不老錢家這一頓可危險,不是資本家做派就是地主成份。
看人老錢家這排場,李老大心裡滿是羨慕,他琢磨著是不是也該去學個手藝?
都說饑荒年餓不死手藝人,瞧瞧老錢家過的,這才叫日子,這才叫生活!
都說先成家後立業,他也是當爹的人,不再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光棍漢,就算不為自己享福努力,也得為勝男著想。
這麼想著,李老大晃晃悠悠去了正賣力和麵的李樹麵前,紅著臉有一句沒一句的套近乎。
他倒是想學木匠,可無奈好師傅大都是童子功,沒個十幾二十年的功力,哪裡有人上門來找?
這麼一想,乾個泥瓦匠就實在多了,李老大不怕苦,也有力氣,最主要的是這兩年生活好了,蓋新房修豬圈的人戶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