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劉恒在未央宮溘然長逝!
那是一個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夜晚,狂風呼嘯著拍打著宮殿的門窗,要將這座宏偉的建築吞噬。
閃電如銀蛇般劃過黑暗的天空,瞬間照亮了劉恒病榻前眾人焦急而悲痛的麵容。
宮殿內,燭光在狂風中劇烈搖曳,隨時都有可能熄滅。
劉恒躺在病榻之上,麵色蒼白,原本健壯的身軀如今已骨瘦如柴,氣息微弱得如同風中殘燭。
高燒不停的他,臨終前,劉恒拚儘最後一絲力氣留下遺詔,他的聲音虛弱卻堅定,是用儘了生命的全部力量!
“令到,出,出臨三日,皆釋服。朕,朕,朕,朕一生深知民生之艱難!莫要,莫要,莫要因朕之喪事,而,而擾了百姓的生計。且,且,且朕陵墓之中,不!不許以金銀銅錫為飾,隻,隻用瓦器,一,一!一切從簡。”
每一個字都是從他靈魂深處艱難擠出,飽含著對蒼生的深情與不舍。
他凹陷的眼眶中,目光裡滿是對百姓的牽掛和對王朝未來的期許,那目光如此深沉,似乎要穿透時空,看到大漢未來的繁榮昌盛。
說罷,這位一生節儉、心係天下的帝王緩緩合上了雙眼,周圍頓時哭聲一片。
那悲切的哭聲在宮殿中回蕩,要衝破天際。
宮人們伏地痛哭,淚水如決堤的江河般肆意流淌,浸濕了地麵。
悲聲在長廊間穿梭,與窗外的風雨聲交織在一起,讓整個未央宮沉浸在無儘的哀傷之中。
不久,太子劉啟在眾人滿含期待與憂慮的矚目中正式繼位,成為大漢朝的第六位皇帝。
登基大典那天,陽光穿透厚重的雲層,灑在宏偉壯麗的宮殿上,給這座莊嚴肅穆的建築鍍上了一層金邊。
初登皇位的劉啟,尚未從喪父的悲痛中走出,便已麵臨著諸多棘手的挑戰!
他恭敬地尊皇太後薄氏為太皇太後,將母後竇氏奉為皇太後,儘顯孝道與尊崇。
在那盛大的儀式上,劉啟身著華麗的龍袍,龍袍上繡著的金龍栩栩如生,在陽光下閃耀著璀璨的光芒。
他頭戴皇冠,皇冠上的明珠璀璨奪目,卻壓得他額頭微微出汗。
劉啟的表情莊重而嚴肅,目光堅定地掃視著群臣,但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絲迷茫和憂慮。
然而,還有一股來自薄家的強大勢力如陰雲般緊緊相逼!
那毒辣任性已經為皇後的薄熒熒,仗著薄家在朝堂盤根錯節的深厚根基和龐大勢力,行事愈發肆無忌憚。
她有著精致如雕琢般的麵容,肌膚如雪,眉如遠黛,可那因驕縱而顯得扭曲的神情,卻讓這份美麗大打折扣。
眉梢眼角都透著刻薄,她的眼眸中總是閃爍著憤怒和嫉妒的光芒,如兩團燃燒的火焰,能將一切靠近的人灼傷。
稍有不順心,便對宮女太監們非打即罵!
那些可憐的宮女太監們,常常因為一點微不足道的小錯,就被打得遍體鱗傷。
有的甚至被無情地打入冷宮,在那陰冷潮濕、不見天日的地方度過餘生。
冷宮的牆壁爬滿了青苔,散發著腐朽的氣息,那些被打入冷宮的人在這裡日夜哭泣,卻無人問津。
還有的直接被處死,生命在她的暴虐下如同草芥,毫無尊嚴和價值。
宮中眾人皆對她畏懼三分,生怕一不小心便招來禍端。
劉啟對薄熒熒的所作所為心中充滿了不滿,可每當麵對她的驕橫,也隻能強壓怒火,隱忍不發。
他深知,此時若與薄家公然對抗,朝局必將動蕩,百姓也會再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也是因為此,皇帝劉啟才讓她成為自己的皇後,不然早就另換她人!
在薄家的陰影下,劉啟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
他常常在深夜獨自徘徊於宮殿的長廊,望著那一輪冷月,心中思緒萬千。
月光如水般灑在他的身上,映出他孤獨而堅毅的身影。
風拂過他的衣角,發出瑟瑟的聲響,如在訴說著他內心的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