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顧忙又把袈裟給攤開。
然後發動透視,沿著袈裟的包邊掃去。
連掃過兩邊,裡麵什麼東西都沒有。
直到最下沿的那個邊。
周顧的眼睛猛地亮了亮。
在紅色的包邊裡麵,他竟然是看到有金色的線條。
這在其他部位的包邊並沒有。
總不可能是雕工出錯。
線條在他的眼中逐漸清晰。
“畜牲,得饒人處且饒人!若爾斬草除根,九泉下,有何麵目見咱家和你大哥!”
周顧不懂梵文,但繁體字還是懂的。
當金線組成的文字徹底明朗,周顧的眼睛已經瞪得滾圓。
明朝!
袈裟!
再加上這句藏在包邊裡麵的話,足夠讓他聯想到一件在史書上有濃重色彩的事情。
建文四年,朱棣攻陷京師,建文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
而關於他的行蹤,有兩種說法。
其一是說他在宮中自焚而亡。
這也是被絕大多數學者接受的一種說法,因為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時候,朱允炆身為皇帝,想要逃出皇宮應該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然後第二種說法,則是說朱允炆從皇宮地道中逃了出去,成了行僧,在四處流浪。
在這個說法中,又衍生出朱允炆這條退路是朱元璋留給他的說法。
據說是朱元璋去世前就算到朱允炆可能乾不過朱棣,所以就藏了匣子在太和殿的匾額後,並且囑咐朱允炆,到走投無路時,匣子內有化解之策。
而匣子裡的東西,就是剃刀、袈裟。
原本周顧當然覺得這是野史。
但現在看到這件袈裟,他不得不認為,朱允炆最後還真逃出皇宮去了。
隻看這件袈裟成色,朱允炆應該沒有經常穿,甚至可能都沒有穿過。
他也絕對沒有被朱棣給捉到,要不然,這包邊裡麵的秘密不會還留到現在。
“縱觀明朝曆史,好像沒有彆的事件,能和袈裟有關聯吧?”
周顧腦子裡想了想。
更加確定這件袈裟的由來。
寶貝!
當真是寶貝!
單單能解開朱允炆去向的謎團,就足夠讓這件袈裟堪稱是國寶級的寶物。
而其蘊含的故事,更是讓其能夠稱作傳說級彆的東西。
有著太重太重的意義。
比他那件唐代微雕畫軸還要有意義得多。
畢竟那件微雕,就是薛懷義進獻給武則天的登基賀禮。而這袈裟,可是朱元璋留給朱允炆保命的東西。
周顧心裡都快要樂瘋。
這是能和自暖杯、承影劍相比的玩意兒啊!
他現在,算是擁有三件傳說中的寶物了。
這三件,不管是其中哪件,哪怕放到國博裡去,都能被最大力道進行宣傳。
至於價值,隻能說是無價之寶。
喜滋滋的捧著袈裟又看了半晌,周顧才小心翼翼把這件袈裟又放回到盒子裡。
他打定主意,這件袈裟他要永遠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