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毅,你可知治世之道?”
“學生愚鈍。”
楊毅微微搖頭,心想現在談這個是不是有點誇大了。
譚文龍笑了笑“知並知,儘可試言之。”
楊毅見譚文龍話說到這份上,思量一番開口說道“以學生愚見,治世無非是治民,民富則易治,民貧則難治也。”
譚文龍聽完,滿意的點了點頭“說的好,但可儘言。”
楊毅微微頷首,徐徐開口道“民以家為重,國以家為根。國安則家重,國亂則家輕。家重則敬上畏罪,家輕則淩上犯禁。治世之道重在治民,民富則重視國家,民貧則輕視國家。”
“治民需知民,治國需懂國。民以家為重,治民亦要以眾家為中心。為官者需親民,近民,知民,愛民,方知如何治民。隻要維護好百姓的小家,那麼百姓才會愛惜大家。大家即是國家,如為官當政者,不愛惜百姓小家,則百姓不會愛惜國家。”
“愛惜百姓小家,就需先富民,民富則國強,民貧則國弱。國富自然穩,國貧自然亂。國家與百姓不可區分,他們是國家的根,他們一動國家跟著動。想要他們不動,就必須一視同仁,不可有壓迫,不可有欺淩。要讓天下百姓感受國家的重視,這樣百姓才會牢牢的保證國家這棵大樹不倒。”
楊毅把自己心裡見解一股腦說了,也不知道有沒有說錯話,再看譚文龍聽的津津有味。
半響才緩過來,雙眼炙熱的看著楊毅。心裡已經激情澎湃了,仿佛已經磨滅的大誌向已經複蘇一般。
隻見譚文龍仰天一笑“哈哈,老夫虛活七十餘年也。不想今日讓小友上一課,老夫自問這些人,一直在尋治世之道,何從有一人比你還看的如此透徹。世人隻顧自己利益,何從想過造福萬民?當權者隻把百姓看為奴役,何從想過他們才是根本所在,精辟精辟。”
“譚公過譽了,學生不過是一些淺見。”
“非也,此論乃大道,如今朝廷就需像你這樣的人才,天下百姓也需要。”
“學生雖不才,倘若日後能力所及,必將以此為一生之目的。”
“好好啊!哈哈,老夫真是有幸,能在麗州遇上你,此番進京你可知我要去何處?”
“學生不知。”
“你可知當今靖王殿下?”
“譚公見諒,學生窮鄉僻壤,孤陋寡聞。”
“靖王乃老夫學生,自幼並隨老夫學習治國之道。他是當今陛下第四子,這次老夫就是受他之邀進京。帶你前去也是想將你引薦於他,憑你的見解與才學,必會得到他的賞識,倘若日後他能繼承大統,你也可一展宏圖。”
“多謝譚公厚愛,學生定不會辜負譚公重望,自當為國為民竭儘全力。”
“嗯,好好啊!”
馬車早已經駛離麗州,一路上譚文龍和楊毅交談甚歡。尤其是譚文龍和其談過後,更是堅信自己這次做的太對了,也確信楊毅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當然楊毅也是受益匪淺,不論是自己掌握的信息,還是此次結識譚文龍,都足以讓其改變自己的命運。
唯一讓楊毅心有擔憂的就是黨爭,此番前往四皇子梁浩宇那。極有可能卷進皇儲之爭,一但失敗了,那一切都是空談。
翻看曆史記載,自古以來皇儲之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稍微站錯隊,那就是萬劫不複,真要是這樣,還談什麼入仕。
一想到此,楊毅心中就隔閡。但一想到這是自己的機會,哪怕前方萬劫不複,絕無退縮之理。
麗州在東麵,屬於中原地帶,距離京都也隻有一千餘裡路程,馬車行駛在一條寬敞的官道上,按此速度不要半月就能到達京城。
越距離京城,路旁的城池越多,不像衡州道路崎嶇,四周環山一樣,中原之地平坦,人口密集,地處富饒。
接連走了十來多天,這一路也讓楊毅大開眼界,見識了這個時代的風景奇觀,更有濃鬱的曆史感。
喜歡寒門崛起,我在大梁權傾朝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寒門崛起,我在大梁權傾朝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