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傳奇故事。
比如莒縣縣委,紀檢委的楊誌剛書記,他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例子,同時鼓舞著身邊人。
楊誌剛是紀檢委書記,也是縣委常委。
妥妥的副縣級乾部。
在過去他年輕的時候,在一家國營棉花廠燒鍋爐,並且文化也隻有小學五年級的水平。
可儘管條件不允許,可楊誌剛非常好學。
無論是什麼雜誌和書籍,隻要能接觸到他都會反複的看,吸收書籍的知識,擴展自己的認知思維。
再加上,人比較機靈,他慢慢得到領導的賞識。
最後,通過自學考試和努力拚搏,他從一個最初的燒鍋爐工人,成為棉花廠的副廠長,再到鄉黨委鎮長,以及現在的紀檢委書記。
這條路,他走了二三十年。
實屬不易。
在政府工作多年,楊誌剛總結出一條規律,那就是辦事查人首先要看對方的背景。
沒背景,直接抓。
有背景,那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每天紀檢委的工作都挺忙,尤其是公安局的前局長楊茂軍的案件,到現在都還沒有頭緒。
儘管曉得是栽贓,可他卻不敢隨便放人。
隻因為,人家金縣長親自交代。現在,他要是給放了,那麼等回頭金縣長就得收拾他兒。
紀檢委書記,可沒那麼容易當兒。
根本就不是想象那樣,你扛著一杆王法大旗,就能夠橫掃貪汙受賄,澄清玉宇,誰這樣做死的也就快了。
這個世道,不允許有這種牛逼人物存在!屬於不安定分子!
今天,紀檢委的楊誌剛書記,將工作交代給下麵人後,他就當了一個甩手掌櫃,喝茶看報紙。
他五十的人了,啥也不圖了。
升官不切實際。尋常,隻要弄點外快就行,再乾個幾年就退休,這崗位太累,早退休早享清福。
據說國外不錯,等有機會他得去一趟,比如前蘇聯的莫斯科,還有前南斯拉夫。
這兩個國家的電影,他幾乎從小就看,到現在都是記憶猶新,隻是沒想到都他娘的解體了。
真是可惜!
雖說感到惋惜,可身為中國人的楊誌剛同誌,卻曉得老祖宗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哲學道理!
辦公桌上的紅色電話響起來。
紀檢委書記楊誌剛,一邊放下報紙,一邊伸出手接通座機“喂!那位?”
電話那邊,響起金彩霞女縣長的威嚴的語氣“楊書記,你連我的聲音都聽不出來了嗎?”
“原來金縣長!”聽出聲音後,楊誌剛直接從椅子上站起來。
他拿著電話筒,像是就站在金縣長跟前一樣,畢恭畢敬的問候道“金縣長!您遠在省城黨校學習,怎麼有空給我打電話啊?是不是有什麼重要的指示?或者需要我去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