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於明和肖冬梅的同事,進行了一番溝通之後。
無論於明,還是那位同事。
都意識到,肖冬梅很可能出事了。
當即,肖冬梅的那位同事向分局領導做了緊急彙報。
分局領導立刻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一名刑警,突然失聯。
無論家人還是警隊,都不知道她的下落。
這樣的狀況,毫無疑問——
有極大可能,發生了嚴重意外。
因此——
新城區公安分局立刻部署人手,展開了調查。
通過調取幼兒園附近的監控。
發現肖冬梅在把車子,開進幼兒園附近的一條巷子後——
便再也沒有出現過。
當調查人員進入巷子後。
在一個角落裡,發現了肖冬梅的轎車。
而車上空無一人。
車門處於打開狀態。
胡同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由於胡同內沒有監控。
偵查人員隻能通過對胡同內遺留的一些痕跡——
以及查看胡同外的監控。
再加上通過走訪周邊群眾。
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最終,經過多名警務人員的詳細調查。
得出初步結論——
肖冬梅在把車子開進胡同後。
遭到綁架。
參與綁架的具體人數。
初步判斷是三到四人。
從現場的某些痕跡看——
當時,肖冬梅應該進行了反抗。
但由於寡不敵眾,最終失去抵抗能力。
被綁匪徹底控製。
綁匪在控製住肖冬梅之後——
開著一輛破舊的麵包車離開胡同。
但由於麵包車貼了車窗膜。
而且,車牌也明顯做了臨時性遮掩。
所以,通過查看監控——
也無法判斷出嫌疑人具體特征。
隻能是通過現場遺留的痕跡。
判斷綁匪有三到四人。
之所以無法準確鎖定綁匪人數。
是因為,現場遺留的足跡表明——
是有三名成年男子參與了對肖冬梅的綁架。
但偵查人員根據對現場周邊群眾的走訪調查。
有目擊者聲稱——
他看到過這輛麵包車。
當時,是有四個人在麵包車附近抽煙。
但由於距離較遠。
目擊者並不能準確說出這些人的外貌特征。
隻是了一條沒有多大價值的信息——
四個人都很魁梧,看起來很不好惹。
他當時躲得遠遠的。
都沒敢靠近這幾個人。
那麼,目擊者看到有四個人,但參與綁架的隻有三人。
另外一個人,就極有可能充當望風、或者司機的職責。
沒有具體參與綁架。
此外,由於無法在監控中看到車牌號碼。
也就無法進一步對車輛信息,進行鎖定、查詢。
更糟糕的是——
根據查詢監控,進行追蹤調查。
麵包車離開現場後不久。
就駛入一片基本沒有監控探頭的老小區。
那片老小區麵積又很大。
這無疑給調查工作,增加了很多難度。
新城區分局領導,大致搞清楚了基本案情後——
意識到情況非常嚴重。
一名刑警隊副隊長被綁架,還是一位長相漂亮的女性。
而且事發已經一天多時間。
綁匪也沒有給家屬打電話。
這表明,極有可能發生了非常不好的狀況。
是犯罪分子打擊報複?
還是偶然性的綁架行為,隻是為了求色或者求財?
如果是前者,綁匪明知肖冬梅是刑警的情況下。
依然敢下手綁架。
十有八九,會將肖冬梅折磨一番後殺掉。